在美丽的泸沽湖畔,有这样一所爱心小学

民办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木垮村,背靠狮子山,面向美丽的泸沽湖。作为全村唯一的小学,达祖小学现有71名学生、10位专职的当地教师,还有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教师。

曾因校舍破旧、师资不足等问题被撤点并校的达祖小学,年,在来自台湾的爱心人士李南阳和游静芬等人的多方筹资下得以复建。历经12年,在李南阳、林子闳、多仁木良三任校长的不懈努力下,学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学成绩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对泸沽湖周边以及大凉山地区多个县乡的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助学,累计资助多人。

经费不足一直是达祖小学最大的困难。为增加收入,达祖小学很早开始“自给自足”。学校租用村民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小农场,自己种土豆、养鸡养猪。每到劳作时,学生家长也都会赶来帮忙。

学生们帮助老师分装从学校农场采摘回来的核桃。核桃所卖的收入将被用作教学经费。

排队打午饭的学生们。做午饭用的蔬菜都来自学校的绿色农场。

学校还成立了达祖公益助学基金,通过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将山里孩子需要帮助的信息发布到网上,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达祖小学,从而寻求帮助。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爱心汇聚到达祖小学,学校逐渐实现了正常运转。到年,达祖小学的学生已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多人,村里的适龄儿童一个不落地全进了学校,而且学费和生活费全免。

东巴文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抱着“不能永远满足于有学念而不重视成绩”的信念,达祖小学越来越重视教育。至学年度,达祖小学除六年级和一年级的数学科目外,其他全都是盐源全县统考泸沽湖片区的第一名;今年毕业考试中,泸沽湖片区县中学录取率平均为17.8%,达祖小学县中学录取率则达到了40%。

现任校长多仁木良在图书室整理大家捐赠来的图书。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除日常课程外,每周五下午还有其它教育活动课程,如环境保护、手工课程、外出写生、农场活动、自然科学、民族舞蹈等。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每日一节专门阅读课,图书馆开放给村民、所有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借阅。

除自身办学外,以达祖小学为中心,逐渐发展为达祖公益平台。这个平台进行的公益项目有贫困生结对助学、山区学校物资援助、医疗救助、支教项目等。12年来,达祖公益接受社会捐款万元,资助学生余名,累积支教及义工人次。

来自电视台的志愿者在学校组织孩子们排练大合唱。

年,达祖小学开始建设自然生态农场,现任校长多仁木良带领全校师生和村民一起开垦荒地,进行种植、养殖,为村民和学校的自给自足创造收入。目前学校租用村民土地亩,农场也渐渐有了收益。农场种植的生态农产品通过微店销售。

达祖小学绿色农场所产出的农产品被包装成袋,在网上售卖,所得收入将被用作教学经费。

学校所在的木垮村有户人家、多人,95%以上为纳西族。为保护和传承纳西族文化,学校开设纳西族东巴文课程并将其列为主课,让孩子和村民们学习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歌舞。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抄写东巴文。

学校还开办东巴文周末成人夜校班,建立纳西族东巴文化图书馆。业余时间,老师们还走访在世老东巴,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的形式,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全面记录、保存、研究。年达祖小学组织村民建立民俗文创中心,以保护和发扬纳西民族即将失传的手工技艺。

学校教师杨兵玛直之带着村民念东巴文。他每天要给各年级学生上一堂东巴文课,每周五晚上在成人夜校班授课。

全靠自给自足和爱心人士帮助的民办学校达祖小学,从最初的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到现在的村校并重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行胜于言”的校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所因帮助而兴的小学,将继续把爱心传播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