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云南交出五年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记者赵岗摄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与省发展和改革委举行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综合主题发布会。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能源局、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我省“十三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两个决定性成就,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夺取一个决定性胜利。

两个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五个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突破。

夺取一个决定性胜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为我省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增速列全国第一梯队

“十三五”期间,我省推动“两型三化”转型,在打造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万亿级、千亿级产业方面不断出实招、硬招、新招,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综合实力和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创新、绿色化正成为新的驱动力。

云南工业产业年以来年均增长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信息产业年以来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光缆线路长度、4G基站数均居全国第9位,已建成5G基站1.2万个。

昆明城市远景图。资料图   工业综合实力和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大关,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连跃过两个千亿元台阶,年达到.5亿元。年以来年均增长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高于“十三五”7.5%的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户,规上工业主营收入突破1.4万亿元。

民营经济突破万亿元大关,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年的.7亿元跃升至年的.8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7.2%。年民营经济户数达.7万户,较年增长了43%。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户,居西部省区前列。

富宁县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园区调研神火90万吨水电铝项目现场。资料图   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

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三张牌”打造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优化,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非烟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从66.2%提高到75.3%,烟草占比下降到24.7%。绿色铝硅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创、石化、新能源乘用车及主要医用防护物资4个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产业集聚度得到明显提高,千百亿园区蔚然成群。年全省工业园区主营收入达到亿元,占全省比重达81.7%,年以来年均增长率19%,园区已经成为全省产业发展聚集高地。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以上园区达5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9个。-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省级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4.7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数字化、创新、绿色化正成为新的驱动力

“两化”融合在我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年以来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年达到亿元。光缆线路长度、4G基站数均居全国第9位,建成5G基站1.2万个。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数据中心相继落地,全省建成数据中心达42个。

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在云南开出。孙兵摄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3个、“三化”改造项目28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0.63%提升至0.8%。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4户、工业设计中心22户,认定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1户。

工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节能降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搬迁改造30户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降低铁路运输物流成本37.45亿元。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5家、绿色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户,安宁、东川、兰坪列入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9位,提前两年完成GDP能耗、用水量等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绿色能源牌”打造成绩亮眼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推进云南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基本形成,石油炼化基地建成并稳定发挥作用,能源国际枢纽雏形显现,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四项指标在全国领先,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能源产业实力迅速发展壮大,年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较年的亿元增长近90%,能源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促进云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初步建成“两基地一枢纽”

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澜沧江上游乌弄龙、里底、托巴、黄登、大华桥、苗尾等水电项目相继投产;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相继核准开工,乌东德已投产4台机组,发电量达亿千瓦时。

目前,金沙江、澜沧江水电基地已投产水电站20座,装机累计万千瓦,较年两江干流装机万千瓦增长24.8%。全省多个千万级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中,水电开发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全线贯通。许健摄

石油炼化基地建成并稳定发挥作用。中缅油气管道及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彻底改变了云南省无油少气的局面,带动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成品油供应能力在万吨/年左右。

能源国际枢纽雏形显现。跨境电力联网、电源合作开发、境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成效显著。已建成13条与周边国家电力通道,“十三五”期间电力国际贸易约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7.5%。

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电力优势进一步发挥。全省电力总装机万千瓦,居全国第7位。年,全省水电发电量亿千瓦时,居全国第2位。能源利用效能显著提高,结束了云南自年以来的大规模“弃水”历史,从最高位年的亿千瓦时下降到年的17亿千瓦时。建成直流输电通道10条,西电东送能力由“十二五”末的万千瓦提升至现在的万千瓦。

煤炭良性发展态势显现。煤矿数量由“十三五”初期的个减少到个,平均产能由15万吨/年提高到42万吨/年,累计关闭退出煤矿个,淘汰落后产能万吨。

油气发展填补云南空白。全省成品油消费年均突破万吨,年均增长4%。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广使用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国Ⅵ标准车用柴油。

全省天然气消费量从“十二五”末不到6亿方增长到年的22亿方。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到年底累计产气将超过1亿立方米。

新能源开发稳步推进。至目前,全省风电装机万千瓦,占总装机8.8%;光伏装机万千瓦,占总装机3.9%。风电年利用小时多年保持全国前三的领先位置。

云南正由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大省转变。供图

 能源发展绿色特征更加鲜明

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4%,高出全国平均约46个百分点;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90.5%,高出全国平均约6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高出全国平均27个百分点以上,上述四项指标全国领先,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西电东送电量%为清洁电力,为实施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支持东部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胜不休,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

德昂族妇女赵兴美家刚装修好的新房。资料图

今年11月14日,云南省政府正式发布最后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消息,至此,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亿元,年均增长29.9%。年以来,累计整合省级以上财政涉农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5%。凝聚中央定点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集团帮扶和社会扶贫等各方帮扶力量,向世代沉积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面实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整体巨变。88个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已动态清零。99.6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建成安置房24.5万套、集中安置区个,其中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19个。解决了万户约万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到位,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及时诊治。农村集中供水率从年底的83%提高到96%,自来水普及率从77.7%提高到94%,总体上消除了农村饮水不安全现象。全省个贫困村%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和有“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

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飘村村民姿梅在整理出售的传统手工织物(年6月10日)。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产业就业持续赋能,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升。累计投入多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蔬菜、茶叶、水果、生猪等26个扶贫主导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53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99.5%。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4亿元,.26万户(次)贫困户获贷。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7座,总装机31.65万千瓦,覆盖个贫困村,每年每村增加8万元至40万元的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收益资金安排公益岗位就业人,发放工资.9万元。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已外出务工.7万人,比年增加30.3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稳定就业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11.1%,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5个百分点。

综合交通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破瓶颈、补短板、惠民生、提品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成为近年来云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

昆明至磨憨公路景致别样。资料图

5年来,云南综合交通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4万亿元、是“十二五”的2.4倍。其中,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年至年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年,我省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亿元以上,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到“十三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预计超过2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公里以上;铁路运营里程预计增加公里,达公里,高铁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5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2个,达15个,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航道里程新增公里,达公里;邮政快递网点达到个。

截至目前,我省个县(市、区)全部通高等级公路,今年预计新增20个以上县通高速公路,通高速公路县将达到个以上;列车通达26个省(区、市)、高铁直达17个省(区、市),9个州(市)通铁路、8个州(市)通高铁;客货航线达条,国内外通航城市达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航线全覆盖。邮政企业网点乡镇、建制村%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7%。

“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特别是“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2.5万公里,惠及个乡镇、个建制村、个自然村,强力助推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

云南的高速公路上,路景、风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资料图

大力推动客运转型升级、货运降本增效。5年来,全省新增等级客运站41个、农村客运站个,场站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城市公交体系不断完善,网约车、定制客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昆楚大丽、昆曲宣、昆玉蒙河等动车开行,城际快速客运体系加快形成。大力建设最美交通,美丽公路、美丽铁路建设成效显著,个服务区完成提升改造;“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生鲜物资铁路冷链破冰,有力助推“云菜”“云果”“云花”出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强化统筹指挥、督促调度,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完成了13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率达96%。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全省清洁电力发电量占比达9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3%,居全国首位。小锅炉淘汰任务全面完成。淘汰注销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14万辆,提前1年完成目标任务;比国家要求提前4年实现全面供应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

洱海资料图张成摄

把九大高原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着力打造“抚仙湖生态圈”;开展泸沽湖、程海等高原湖泊环境整治。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水环境问题。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完成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审批;严控工业污染,截至年底全省7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严控城镇生活污染,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3%;大力防治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积极推动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度,全面启动云南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全省重金属总量减排,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环境整治等,督促企业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哈尼梯田。“游云南”app供图

5年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年、年连续两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全国排名第一;年受东南亚烧荒影响略有下降,在全国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

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年底,云南省纳入国家考核的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劣Ⅴ类比例降到4%;今年1至10月,优良比例达到82%,劣Ⅴ类比例降到3%。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改善,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滇池(草海、外海)甩掉劣V类水体的帽子,洱海介于Ⅱ类和III类之间波动,九湖中劣V类水体的湖泊已由年的3个减少为年底的1个(星云湖),滇池外海、异龙湖分别于年、年“脱劣”。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截至目前,云南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或因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8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

文旅产业改革创新出彩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文旅行业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方向,加快文化建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出彩,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取得积极成效。

5年来,云南省文旅产业增加值由.31亿元增加到.97亿元,年均增长27.7%,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22%。

一部手机游云南,仙人洞村吃上“旅游饭”。云南日报供图

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从年的3.30亿人次增加到年的8.07亿人次,文旅总收入由.79亿元增加到.6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3%和30.9%,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76%和.91%,年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分别排名全国第6位、第9位;文旅产业增加值由.31亿元增加到.97亿元,年均增长27.7%,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22%,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的28.1%,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的14.8%,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占比15.0%的目标。

今年,云南省文旅行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截至目前,文旅产业复工复产情况总体良好,全省家A级旅游景区已陆续开放了家,复工复产率达99.4%;全省家旅行社,已复工家,复工复产率达65.52%;全省星级饭店家,恢复营业家,复工复产率达92.95%。

云南网记者段毅李莎

相关新闻:

这五年,云南变了!

看!云南“十三五”成绩单长卷

蹄疾步稳谋发展笃行致远开新局云南“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