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杨柳湾村,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捐赠的一个具备净水功能的蓄水池投入使用。启用仪式当天,村民们非常高兴,有的甚至直接捧起水喝了起来。
艰苦奋斗,回报社会!广东丹姿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于年捐资成立“丹姿基金会”,在落后地区教育帮扶、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教育推广、灾害响应与灾后重建、社区困难人士关怀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创造现代民营企业社会慈善责任效能最大化。
资料图/杨柳湾村村民为新建的蓄水池揭幕。
建净水蓄水池让村民全年喝上放心水
“杨柳湾村位于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四面环山,是永宁村委会最偏僻的自然村,也是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旱季缺水、饮水安全无法保障,长期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杨柳湾村小组组长吴尚全介绍,全村多口人的日常用水主要来源于附近山中的山泉水,通过自建管道,将山泉水存储在山下一个仅20立方米的蓄水池里。
旧蓄水池不仅容量小,也缺乏任何配套的净水工序。每年雨季,蓄水池里的水就变得浑浊发黄。而到了旱季,源头水量减少,20立方米的蓄水池根本无法满足全村的用水需求。有时,断水时间甚至长达一周。在此期间,村民们只能从很远的地方运水回来,或是从露天小水塘里取水用。
“当时,我们正在隔壁的黑瓦洛村做乡村振兴的慈善项目,吴尚全找我们说了村里饮水困难的问题。”丹姿基金会理事长黄志勇便带着团队实地了解村民需求,勘察现场地质状况,测算用量,评估效果等,遂与合作伙伴发起“丹姿·吾水云南杨柳湾村供水改善项目”,为山区群众“补水”。
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公益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该基金会出资在杨柳湾村旧蓄水池旁重新修建了一个5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对村内管道进行清洁和保养。“这是‘丹姿甘霖计划’项目捐建的最好的蓄水池之一。”黄志勇介绍,新蓄水池增加了三级沉降池、四级过滤池,在解决旱季缺水问题的同时,基本保障了村民的饮水安全。
年11月30日,新蓄水池正式启用。“村民们一年四季都能用上放心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大家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吴尚全回忆道,在启用仪式现场,看到蓄水池流出来的水十分清澈,几个小伙子忍不住直接捧起来就喝,还禁不住连连赞叹“太干净了”“相当好”“太放心了”。
新建的大容量蓄水池具有净水功能,村民终于喝上放心水了。
“12字诀”激活受益方成项目责任主体
这个计划选择水质污染严重、改水难度大的地区发起“偏远农牧区社区与学校供水及饮水安全援助项目”,通过援建人畜供饮水管网工程、捐赠直饮水设备、器具或修建新型水池等方式,解决当地群众及师生日常饮用水安全问题,并开办教育小课堂,向农牧民、在校师生传播水安全及常见病卫生预防知识。同时,与专业机构共建“中国水安全可视化信息平台”,以大数据导向链接企业、基金会等公共资源,延伸并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
据统计,该计划在云南、贵州、江西、新疆及广东等地援建农村、学校饮水管网工程30多项,修建水池50多个,总容积超过立方米,铺设管道近千米;在云南、甘肃等地援建集雨水窖多达0口、集流场约平方米,水窖容积共多立方米;在粤、桂、湘、甘、宁、新、云、贵、川、藏等饮用水不达标地区,捐赠直饮水设施设备共计近台(套),解决当地社群农牧民及学校师生日常用水需求和饮水安全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会在援建项目时,对当地受益方有一个“12字方针”,即“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做、自己管”。黄志勇举例道,比如在开展“云南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项目期间,多户人的黑瓦洛村没有路灯,人、牲畜、车走夜路时掉下沟里的事情时有发生,村长提出希望给全村安装路灯。
“在全村村民获益的前提下,村里自己提出问题和需求,比如安装的数量、位置,谁付电费,后期如何维护等。”黄志勇说,根据村干部班子向全村征求的意见,该基金会捐赠了75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自己动手安装,还按下手印,要自己做好后期维护。
这“12字决”也得到了受助方与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可是大问题,村民们给自己村修建蓄水池,积极性都非常高,用料、质量肯定都有保证。”吴尚全说,杨柳湾村新蓄水池使用后,还经历了两次四五级的轻度地震,“蓄水池一点事儿都没有”。
“让村民们自己议、自己定,项目落地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自己经历了辛苦的建设过程,才会更爱护项目。”泸沽湖公益中心项目执行主任、永宁镇中学副校长杨晓松介绍,杨柳湾村的村民们一致同意安装水表,自己定出用水收费标准,在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的同时,把收来的水费作为蓄水池的后期管养维修基金,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