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边有一个15000人口的氏族村,5

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

千年来,摩梭人一直沿袭着母系氏族传统,至今都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等习俗,被称为母系氏族“活化石”。

摩梭人

因此,泸沽湖边的摩梭女人,自古至今,创造了一个与外界完全不同的文明——母系大家庭和“阿夏”走婚制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赴后继、连绵不断地前来观光旅游。

泸沽湖

摩梭人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走婚经历了年的婚姻改革,年的强制性结婚运动,历经沧桑,走婚习俗依然坚韧,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

他们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拜神和祭祖。

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俭朴、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完成。

华丽的摩挲女人

在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人、女人各住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因此摩梭人根本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婚姻观念与道德标准。

实行走婚其奥秘在于母子们无后顾之忧,母系大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对成年男子来讲,母系大家庭是他们赖以生活及养老送终的最好乐园。男子汉们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走婚习俗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喇嘛

摩梭少男、少女们在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亲、舅舅、姐姐们精心照管渐渐拉扯长大,她(他)们都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互敬互爱的美德。尊老爱幼,服从母亲和长辈,按先长后幼分配食物和其他东西,不干缺德事,这些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给孩子们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泸沽湖客栈

近几年,虽受外界影响,但摩梭人的社会相对于外界是比较安定的。据统计泸沽湖上下自然村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只有1个人被劳动教养过3年,在这50年里,没有犯重罪的。与家庭环境教育有很大关系。

泸沽湖

沪沽湖畔的摩梭人服饰华丽、歌声优雅。因为不靠近景区,这里的人都非常淳朴,家中的一切都较为传统。

摩梭人家

摩梭人信仰宗教,把格姆山看作是女性的化身,顶礼膜拜,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全民祭祀女神,作为隆重的节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壁画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

古壁画古壁画古壁画古摩梭人家古雕花格姆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