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统计局发布《年以来云南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年以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华坪金沙江百里芒果走廊刘畅摄
《报告》指出,年以来,作为拥有绵延公里的金沙江沿线的上游省份,云南省主动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省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绿色发展构建新格局、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年以来,我省聚焦绿色生态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载明:年,云南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22%,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95%,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座,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99.3%和98.4%;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投资87.87亿元,进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33条,整治消除黑臭比例%,实现了长治久清。
年以来,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投资超过亿元。目前,全省湖泊、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优良率达82.2%。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全省劣Ⅴ类水质湖泊由年的4个减少到1个。
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年的56.7%提高到年的65.04%。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连续4年名列全国前茅,年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5%,排全国第4位。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达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步提升,九大高原湖泊中优良湖泊水质稳定保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报告》称,年以来,我省坚持以绿色发展助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能源释放强劲绿色动力,绿色食品促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绿水青山拉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全省能源消费结构逐年优化,绿色能源占比逐年提高,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电力、天然气消费分别从40.9%、0.75%上升到44.6%、1.8%。清洁电力成为发电量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年全省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87.9%,清洁电力比重居全国第2位。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基本建成,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已投产水电站20座,装机累计万千瓦;年,全省清洁电力装机.2万千瓦,清洁电力装机比重达85.6%。
全省茶叶产量从年末的36.58万吨增加到年的50.21万吨,水果从.54万吨增加到.6万吨,咖啡产量14.03万吨,占全国比重达90%以上。目前,云南已成为全球三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2鲜切花交易中心,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国98%以上,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1位。
全省接待旅游人数从年末的3.29亿人次增加到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从0.33万亿元增加到1.10万亿元,年均增长35.4%。年,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增长20.9%,完成增加值.2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0.3%。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人均GDP跃上新台阶。《报告》称,云南地区生产总值(GDP)从年的1.5万亿元增加到年的2.7万亿元,跨越了2万亿关口,正向3万亿大关迈进。6年间经济总量增加1.2万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比由4.8%上升到年的5.1%,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全省人均GDP跃上5万元台阶,由年的3.5万元增加到年的5.8万元,增加2.3万元。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城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报告》称,年以来,云南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年达到亿元,比年增加亿元,是年的1.7倍,年均增长9.0%。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亿元,比年增加.13亿元,年均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亿元,比年增加.84亿元,年均增长9.4%,城镇占据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正在加快释放。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报告》数据显示,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年均增长6.2%,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8.7%,高于全部投资2.5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7%,民间投资年均增长3.3%,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由年的34.4%上升至年的44.0%,有力支撑经济稳步增长。
财税收入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报告》数据显示,年以来,云南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年均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从.54亿元增加到.20亿元,年均增长3.8%。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83亿元增加到.4亿元,年均增长5.9%。其中,教育支出.30亿元,年均增长6.9%;社会保障和就业.40亿元,年均增长7.4%;卫生健康支出.97亿元,年均增长9.4%。
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扩大,贸易额突破3千亿元。《报告》表明,我省已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5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综合保税区为纽带,27个口岸为窗口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深化跨境贸易、跨境产能、跨境物流等合作。—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09亿元增加到.83亿元,年均增长12.8%。其中,年出口额.75亿元,年均增长9.4%,进口额.08亿元,年均增长18.7%。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不断优化
年以来,云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报告》数据显示,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3.6:35.1:51.3调整为14.3∶35.3∶50.4,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分别提高0.7、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
农业经济注入新活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6千亿元,达到.82亿元,比年增加.03亿元,年均增长6.6%。全年粮食总产量.30万吨,年均增长1.3%,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14位。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较快,烤烟产量82.18万吨,占全国比重超过40%;茶叶产量50.21万吨,年均增长5.4%;鲜切花产量.33亿枝,年均增长10.5%。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75万吨,年均增长4.4%。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电子成为新的增长极。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6亿元,比年增加.22亿元,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增速连续3年(-年)位列全国前5位。电力、石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年,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6亿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发电量.25亿千瓦时;中缅油气管道及年炼油万吨项目建成投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5.3%,年均增长65.4%,占比从年的0.2%提高至6.4%,成为除能源外的主要拉动力。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量、质双提升。年以来,全省大力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服务业量、质双提升,以互联网、5G等数字经济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成跨境陆地光缆13条,国际带宽1.03T,27条省际光缆,出省总宽带20T。年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92万户,是年的3倍。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年均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速贡献达53.4%。
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创新驱动为经济增长赋能。云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年的.4亿元增加到年的.9亿元,年均增长17.1%;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0.73%提高到1.04%。年,云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9%,比规上工业增速高26.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9.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报告》数据显示,年以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9.1%。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从5.5万元提高到10.42万元,年均增长1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农村比城镇快0.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从年的3.2缩小到2.9。年末,全省城镇人口较年末增加.4万人,城镇化率从年的42.93%提高到51.05%。
年—年,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2万人,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90.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参保人数基本全覆盖,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年的.65万人增加至年的.37万人,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
年以来,云南省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7%,比全部投资高5.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40%。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排全国第二位,个县通高速、个县高等级公路全覆盖。目前,全省高铁营业里程为.17公里,中越铁路国内段全部建成,中缅方向大理—临沧铁路建成通车,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成功实现首发试通。全省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排全国第四位,通航城市个、航线条,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航道里程新增公里,至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16个。
原标题:《云南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就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