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周刊作者团世界华人周刊
神秘的东方“女儿国”。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王尔德曾经说道:“结婚的唯一美妙之处,就是双方都绝对需要靠撒谎过日子。”
钱锺书则把婚姻比作围城,还感慨无论是谁,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是另外一个人。
时至今日,人们对婚姻愈发谨慎,甚至出现了大量恐婚族。在婚姻面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买房、婆媳关系、育儿等问题,仿佛如来佛祖扔下的五指山,不由分说地把我们和猴哥压在一起。
▲泸沽湖
但是,在中国却有一个地方,新婚夫妻完全没有这些烦恼。
那里被称为女儿国,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摩梭人。
摩梭人主要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处的丽江市泸沽湖畔,约有5万人口。
湖畔周围多山,峰峦耸翠,倒影翩翩,空水氤氲。荡舟于湖,仿佛行于百里画卷。
还有约4万人,散居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等县。这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以独特的摩梭风情闻名于世。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导演周华山为了研究母系文化,特意在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拍成了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极其颠覆。而在颠覆中,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往和反思。
不重男女
有一个叫达史拉错的姑娘,她生小孩的时候由妈妈在家里接生,朋友打电话问她孩子的性别。
她当时就懵了,因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她连忙问妈妈,结果妈妈也没有留意,说当时只看了一下孩子的手和脚,并没有看是男娃还是女娃。
▲达史拉错
妈妈和姥姥竟然都不关心孩子的性别,这在其他民族看来是不能想象的。
医院降生的时候,产房外的丈夫、父母、公婆都焦急等待。大家关心的无非两点,一是母子平安,二是孩子性别。
有一些家长,甚至不生男儿不罢休,仍然抱着千年前的陈旧思想。像《超生游击队》中的黄宏和宋丹丹,为了生男娃不惜奔波万里、浪荡天涯。
但摩梭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思虑,生育是自然的事,性别也是自然的事,何必费心操劳呢?无论是男娃还是女娃,他们都悉心照养。
不禁羡慕起,她们那种淡定的态度和懵懂的神情。这种问题,原本就不应该考虑。
不收彩礼
有一名叫阿娜窝安纳的大叔,他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汉族人。按照汉族的礼节,男方给女方彩礼钱,然后女方给他家当媳妇。
大叔听后不以为然:“我不赞成这个意见,因为我不是卖女儿。他们高兴的话,他们就成一家,但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女儿,不属于你的。这是金钱关系,没有人的关系。”
这位大叔,虽然皮肤有点黑,怎么越看越帅呢?
▲阿娜窝安纳
神州大地,广袤无垠。既有流传万世的伟大思想,也产生了不少负面的传统。以往的媒妁之言,彩礼之聘,发展至今有发扬广大之意,网上不时有因彩礼罢婚的新闻。
这其中,山东菏泽市最有创新精神,三斤三两百元钞,万紫千红一片绿。有人专门称过三斤三两百元钞,大约值13.6万元。
摩梭人则无视这些繁琐复杂的礼仪,既没有彩礼的羁绊,也没有房车的束缚,相比汉族来说潇洒自由得多。
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天长地久。
爱情本身,难道不就是心与心的对话吗?掺杂金钱之后,会不会变了味道。
走婚习俗
“岳父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一些男读者看到这里,估计会想找摩梭族的姑娘恋爱,为老丈人开明的想法鼓舞不已。别急,你需要先了解下他们的习俗——走婚。
所谓走婚,指的是青年男女在白天集体活动时,通过歌唱、舞蹈传达心意,如果彼此看对眼,就可以进一步发展。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男方悄悄潜入女子的“花楼”,在天亮之前必须离开。任何恋爱中的男女都少不了爱称,男方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方称男情人为“阿注”。
这种走婚,只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与外界的其他条件无关。等到男女分手后,还可以和其他人自由走婚。
当生下孩子后,一切由女家照顾,男方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抚养。所以,如果你想娶一个摩梭女孩,就必须忍受和孩子分离的痛苦。
自由的婚姻,主动的选择,让摩梭族的女孩非常自信,在爱情方面显得飒爽无比。
“如果我听到别人说我是谁的老婆,我会特别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么能说他是我的什么,我是他的什么。我是我,他是他。”
家庭至上
对于想娶摩梭姑娘的男性来说,除了要和儿女分离外,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问题,女方大概率不和你同居。
有位汉族小伙,和一名摩梭女孩相恋,想把她带到昆明。结果姑娘问道:“是把我全家带走呢,还是只带我一个人?”
这次轮到汉族小伙懵了,当然是带她一个人,怎么可能把岳父岳母大舅子小姨子都带走。结果摩梭姑娘拒绝了他,她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因为摩梭族是母系的社会,特别崇尚家庭的关系。称他们为“女儿国”,并不是因为没有男人,而是以女性的血统为核心,财产也归女性继承。
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婆媳、翁婿、姑嫂、妯娌、叔侄等关系。所有姐妹共同抚养孩子,都被孩子唤作妈妈。
“男女双方一辈子不组成一个共同家庭,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好像永远都处在新婚阶段,总感觉特别好,对两个人的感情也很好。”
这种守护大家庭的传统,既可以在白天和最亲的人生活在一起,晚上又可以和最心爱的人在一起。
而且在无形之中杀死了很多问题,比如婆媳矛盾在这里根本就不存在,养老问题也得到了妥善处理。
达史拉错的感慨,让人记忆极深:“我到城市里看过老人住在敬老院,我觉得特别不舒服。她一生生养了那么多儿女,到最后却孤孤单单的。”
募然回首,灯火阑珊,真理往往在无意中被发现。几乎困扰所有国家的养老问题,竟被摩梭族轻易解决。
男女平等
“看女人不要看脸,要看她的心。摩梭人没有处女这个概念,看人不能这样看,对女人要很尊重。不尊重妇女,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作为一个母系社会,女性居于核心的位置。每个摩梭人都会唱一首歌:“慈祥的母亲,美人中的美人。”
但是,男性并没有因此受到压迫,而是和女性保持了平等,尤其是他们当上舅舅之后。女性掌握了财政大权,而舅舅则执掌了礼仪。
比如家庭的喜庆祭典,大型的物品交换或买卖,都是由舅舅或其他有威望的男性担当。通过合理的分工,使族群长久地繁荣安定。
而且,摩梭族的小孩虽然由女方抚养,但都知道生父是谁,父亲在儿女满月时可以相认。但即使是生父,在发怒时也不得擅自打娃,而是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
“天上飞的鹰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从这句古老的摩梭格言里,听出了男性的不凡地位。
如果把这种地位,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相比,就能感受到这种体制有多么人性。
移风危机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人起了效仿之心,这恐怕难于上青天。
母系社会的本质,是由于人数少,血缘近,财产观念不强,所以他们可以吃大锅饭,每个人能不计酬劳地帮助他人。
一旦进入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这种大家庭的关系将很难维系。岁月如惊涛,我们都是被时代逼着前行的人。
如今的摩梭人也渐渐受到了影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
“以前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现在都是从外面买的,每个村寨只有一两个老人自己做衣服。这些手艺慢慢丢失,没有人重视。”
传统的木门也换成了铁门,不经意间阻隔了邻居的走访。以前推门就可以进入,现在则开始担心敲击铁门时,朋友会不会正在睡觉。
当电视机进入生活后,许多摩梭人也同我们一样,被影视综艺吸引,每天守在电视机前,越来越少出门参加集体的活动。
还有一些内心肮脏的人,以旅游为名想要和摩梭姑娘走婚。当被拒绝时,竟然说“你们开个价钱”!
他的结局,当然是被鄙视,并挨了两耳光。因为这是一个连小费都不肯收的族群,他们信赖的是公平,用双手赚取财富。
只是财富本身,就是一种侵蚀。这个过程很慢,但不得不警惕。
英姿昂仰
当我们在惊叹摩梭人的独特文化时,有些闯荡都市的摩梭青年认为我们的文化才是更好的。
其实,文化本身又有什么高低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并不一定代表进步。
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并没有因此压迫男性,男女之间相对平等。
等到父系社会的时候,紧接着就进入了奴隶和封建时代。国家确实强大了,但就普通民众而言,处境反而更遭。女人渐渐变成了男人的附属,男人也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爱情也一样,站在空中俯瞰历史的长河,母系社会古老到没有文字的纪录。但古老,并不意味着落后。
且不说万恶的一妻多妾制,就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也未必胜过母系社会的走婚传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走婚,可能更接近自然。
并不是推崇这种制度,但这种超前的婚恋观和价值观,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比如男女平等、果断放手、抚养老人,这些都值得借鉴。
只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刷,这座文化的孤岛又能坚持多久呢?
希望摩梭人能够将传统延续下去,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瑰丽的风景。
最后,用达史拉错的话结尾,单单是这种昂仰的姿态就值得点赞。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个女人走了,那没办法,因为他的心都离开我了,我还把他绑在我身边干嘛?反正我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家,有我的外婆妈妈,姐姐哥哥照顾我,她的爱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爱相比的。”
◇参考资料
纪录片《三个摩挲女子的故事》
原标题:《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一位香港导演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