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神秘的泸沽湖掩映在柔和的月光里,一匹马上驮着一个小伙子,头戴毡帽,腰间别着腰刀,一只手抓紧缰绳,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夹了肉的粑粑,在月光下疾驰。
小伙子来到一处亮着灯的人家,栓好马匹,把手里的粑粑仍向了院子里正在狂叫的狗,趁狗吃食之时,灵敏的爬上“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用腰刀撬开窗户,跳进房间,摘下毡帽挂在窗外(这是告诉别人,屋内已经有人在约会,请勿打扰),再轻轻地关上窗户。
这不是在演绎什么影视剧里的片段,而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生活里真实的一幕,这就是“走婚”。日暮而合、晨起而离。
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母系社会。除了少数家庭因为要增加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系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所养,父亲不负责养育的责任,但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
摩梭人的婚姻和经济、地位无关,单纯的只是因为喜欢、因为爱,我不用你养、你不为我活,他们不从属于对方,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只从属于他们各自的大家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爱情,维系关系的要素就是情感,一旦发生情感变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因不牵扯到经济、责任和债务,所以感情的自由度较高。和则聚,厌则分,来去自由。
当现代人还在为巨额的彩礼、房子、车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摩梭人淳朴而简单的爱情观是不是让你羡慕至极呢?
第一次知道摩梭人走婚的习俗,是在我去泸沽湖的路上。
我到丽江玩了几天以后,报了一个去泸沽湖的一日团,带团的是一个个头不高,一头卷发、肤色偏黑,但看起来很结实的小伙子,小伙子说的普通话有些生硬,像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一样,舌头不会打弯,他是导游兼司机。
这一路上他既要保证我们安全顺利地到达泸沽湖,还要让我们一路上不至于太枯燥。他会时不时的讲一些有关泸沽湖的情况,回答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我因为晕车,吐得稀里哗啦,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他讲的大多数话题我都没有认真听,但当他讲到摩梭人和走婚时,我强忍着晕车的不适,认真地听他讲着摩梭人真实的生活点滴。
小伙子的卷发是那种类似非洲人的小卷,但略比非洲人的卷大一些,头发还有一部分用彩色的绳子,编成小辫子,即好看又有异域风情。
熟练的驾驶让他路遇转弯时从不减速,去往泸沽湖的路,一弯连一弯,有很多都是胳膊肘弯,他对当地的道路十分熟悉,对一些连续的弯路也毫不切手,脚下的油门很少放开过,那天早上的雾还很大,能见度很低。
小伙子原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十三岁就出来打工了。
泸沽湖畔的家乡也正处于等待搬迁状态,因政府要改善泸沽湖的自然环境和水质,所以正在有计划的实施搬迁准备,未来:泸沽湖畔摩梭人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恐怕再也无处寻觅了。
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分支,在云南的宁蒗县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约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
因当时的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知识的影响,女性在生活和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母系家庭由此产生,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庭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祖母所生,家庭中无男子娶妻、女子出嫁,子女终身生活在母亲身边。男子夜晚去“阿夏”(男子称呼情人的称谓)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
在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里,孩子们从小都是在祖母、母亲、舅舅、姐姐们的精心养育下长大,他们耳濡目染的是,服从母亲和长辈,食物按先长后幼来分配,大家相敬如宾、亲密和睦,这让他们具有了很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互敬互爱的美德。
“走婚”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一种婚姻家庭模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至今还部分保留在丽江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
“走婚”和随意不能等同,他们是在生产、劳动或其它活动中相互了解,互生爱慕,有了感情之后,相互交换一些定情的信物,如手镯、项链等,随着感情的进一步加深,两个人的关心稳定后,没有意外就会直至终身。
她们的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强迫,也不注重对方的门第、身份,看重的主要是对方的人品、才干和外貌等,特别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由爱而发的情感,爱得真实、爱得长久。
在丽江听到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刚刚“走婚”后,小伙子在一次跑马帮时,死于半路。同伴们无法把这个残忍的消息,告诉在家苦苦等待的“阿夏”,就编了一个理由:“说小伙子留在当地赚钱了,等赚够了钱就会回来找她了”。老奶奶从春等到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她一直坚信他会回来的,直到暮年,也没有让任何人踏足过她的“花楼”。
她常常会一个人在村口的路边向远方眺望,希望有一天她苦苦等待的那个人会突然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她苍老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也浑浊不清,但那份坚毅像是刻在脸上一样,从未改变,浑浊的眼睛里依然是包含希望。
在我们拥有了现代的文明、发达的科技、丰富的物质之后,我们的情感好像更无处安放了。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自由、权利的时代,焦虑和信任感的比例却是越拉越大,我们为工作、生活、婚姻而焦虑,我们不信任同事、朋友、甚至亲人……
选择不婚、晚婚的人越来越多了,是不想承担责任,还是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爱和被爱都是一种能力,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事情,那为什么人们要远离它呢?
离婚率的节节攀升,也在告诫我们婚姻的围墙是很脆弱的,稍不留意就会土崩瓦解。
摩梭人的“走婚”也许会破解现代人在婚姻中的焦虑。现代的男男女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经济基础,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摩梭人的“走婚”,能充分给予现代人的这些要求,男女双方结婚以后,可以还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独立生活,既不在经济上依赖对方,也不会在生活上打扰对方,没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矛盾也会大大降低,没有经济上牵扯,焦躁和不满的情绪也会很少发生。由于各自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相见时的亲密感和新鲜感会大大加深,更容易制造出一些浪漫的情素。这样的情感即保护了自己也不会让对方有压力,保持彼此的独立,不会因此而刻意的去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和习惯,这样的情感是不是会走得更远一些呢?
当然这样的情感也会有很多弊端,首先充分的自由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既然不牵扯到财产、责任,那就是纯纯的因喜欢、爱而在一起的,如果相看生厌,那就一拍两散,不必纠缠,简单至极。
这种婚姻关系更像是两个人在谈恋爱,如当两个人长时间相处之后,关系稳定了,彼此希望生活在一起,那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的解读当然会千差万别。在我看来,在未来的社会里,“走婚”也许会成为一种婚姻模式。
这里没有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只停留在婚姻的表层,情感这种东西其实很奢侈,不是你有钱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你有多优秀、多漂亮,就会有人真心去爱你。
情感的奇妙可能谁也说不清吧,留着我们以后再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