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1月12日电(曾智慧)1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新闻发布会”,总结5年来云南省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取得的工作成绩。
发布会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民欣介绍,年以来,云南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总量(GDP)从年的.88亿元提高到年的.75亿元,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7%。
标本兼治,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针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云南把国家移交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计划在年底完成、年国家移交的34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同时,针对年新移交的24个问题,也已安排有关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开展前期工作,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省累计自查发现的个问题,截至年12月底,已完成整改个;年又新披露23个问题,目前,已移交有关州市政府正在研究整改方案。在开展长江经济带专项整治方面,云南全省已完成小水电退出座。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63个项目均已完成整治。全省排查出家“三磷”企业(矿、库),均制定了“一企一策”整改方案。在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41”工程方面,长江流域云南境内的所有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具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7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4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12%。云南全省总吨以上船舶全部配置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共接收船舶垃圾54.73吨、污水26.86立方米。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治理座。
突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修复
通过深入开展长江禁捕行动,云南对金沙江重点水域实施10年禁捕,共开展联合行动次、清理违规网具40张,办理非法捕捞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人,占需就业安置人员的88.1%。对九大高原湖泊施行“一湖一条例、一湖一规划”,实施整体规划、建管一体的系统治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已完成投资亿元。年1-11月,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洱海、阳宗海水质为Ⅲ类,滇池草海水质达到IV类,实现了湖泊水体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的目标。在推进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中,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86万亩,其中,长江流域完成营造林.05万亩。湿地面积.69万亩,湿地保护率52.96%。草原面积1.09亿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9%,森林覆盖率达到62.4%。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处,总面积.6万亩。在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全省金沙江流域开展了座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修复总面积2.02万亩;全省涉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区的矿山共个,已关闭个,洱海流域关闭的57个矿山已全部完成修复。
破旧立新,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通过制定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出台《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对新上产业从严进行管理审批。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全省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达84.1%、绿色发电量占比达92%,“十三五”时期,云南“西电东送”电量累计将达亿千瓦时,%为清洁电力。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成为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在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上,年,云南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十三五”期间,云南全省累计淘汰炼铁.5万吨、炼钢万吨、焦炭万吨、电解铝24.4万吨、水泥熟料万吨、平板玻璃.1万重量箱、造纸13.13万吨。全省非烟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从66.2%提高到75.3%;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加快绿色制造发展,围绕构建“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健全机制,共抓大保护合力
云南与重庆、四川、贵州建立了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旅游宣传推广协作等重点领域合作。与四川、贵州共同推动建立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跨州市建立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将补偿奖励范围从长江流域7个州市扩大到全省范围,奖励机制基本实现全省覆盖,努力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绩效评价体系。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云南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