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0日,我做了一件乾隆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我把一名美丽的摩梭女人带进了即将岁的北京故宫。摩梭女人叫扎史拉措,汉文名字叫和春梅,来自泸沽湖旁的永宁坝子,她是和另外9名姐妹来北京录制年迎新春联欢晚会的。扎史拉措是第一个走进故宫里的摩梭女人。身着摩梭人传统服装的她摇曳生姿,立即成为故宫里一道风景,引得游客争相合影留念。乾隆皇帝也只是把香妃召进了宫,对于我的做法,不知正大光明殿的中的他怎么看?
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在约0多个民族中,唯有中国人口约5万的摩梭人至今少量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以女性长辈当家,大家庭的未来属于女孩。因而被誉为“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最后的领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官方文件中多把摩梭当成一个独立的民族。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云南宁蒗的摩梭被归为纳西族,四川的摩梭归为蒙古族。不过,大多数云南的摩梭人是在年代末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族称为“纳西”。摩梭人不断向上陈情。其中理由之一是:“摩梭”称谓在先,“纳西族”这个称谓是年才有(识别)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于年通过有关条例,于是云南省内的摩梭人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为“摩梭人”。
扎史拉措身上的摩梭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摩梭文化。摩梭女子讲究头饰、上身穿金边对襟衣,下身着百褶裙系彩色绚丽的腰带。所谓的百褶裙就是有上百褶数的裙,在摩梭文化中,裙褶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褶数越多则表示在家里的地位越重要,一般都是以祖母的褶数为最多。所以很早以前摩梭人已经通过服饰的不同设计来传递信息了,当然这种方式是服饰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就如皇宫里贵妃、嫔妃、贵人等的不同头饰和着装也代表着不同的地位。裙布则至少要二丈四,多达三丈多,裙长至脚踝。百褶裙的中下段有一圈必不可少的红线,代表着祖先的迁徙路线,也表示魂归故里的路。精美的花腰带是摩梭姑娘建立走婚关系的定情物,是爱情的象征,意为紧紧捆住心上人。看上谁了,便可以送花腰带给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摩梭女子大多留着长长的头发,她们会在头上盘起辫子,戴交缠式布包头,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
摩梭人传统的母系家庭是以母系血缘来维系的,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男不娶妻,女不嫁夫,兄弟姐妹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摩梭人母系大家庭中,当家人基本上都是女性,由母亲或姐妹中比较能干的人来担任。舅舅和母亲在家庭中享有最高的威望。摩梭女人不用出嫁离家,成人以后,心爱的男人会晚上来清早走;生下的孩子由女方的大家庭抚养,男人则不对自己的孩子和女人有抚养责任;他要抚养的,是他的母亲家族的姐妹们的孩子,也就是外甥和外甥女。于是,男人女人之间就没有了金钱等身外之物的羁绊,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的,是最纯净的爱情。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摩梭人结合自愿,离异自由,但也不是随便乱走,而是有一套最基本的原则和规矩。男女年满13周岁时,由当家的女性长辈请来寺庙主持举行成人大典后,就可参加相亲的篝火晚会,手拉着手跳锅庄时,如喜爱对方,可抠三下手掌心,若对方回抠三下,说明双方有意,便开始谈情说爱,但有血缘关系的禁止恋爱。长到18岁时,如双方情投意合,男子便在傍晚身带“三件宝”(毡帽、匕首、喂狗的猪腰肉)来到女方的花楼下,唱一首情歌。女方对唱一首,如同意就推开花楼木窗。男子爬上木墙,翻窗进屋后,把匕首插在窗外,挂上毡帽,表明这家花楼在“走婚”。摩梭人的走婚很专一,绝大多数伴侣都是因感情走在一起,中途少有终止走婚的,特别有了孩子后几乎都是终生的。外来游客以为来泸沽湖可以体验走婚生活,我告诉你,你多想了。
扎史拉措出生在金沙江畔的拉伯村,是忽必烈南征革囊渡江之处,至今完好地保留着几百年前摩梭人古老的村落和生活习俗。拉伯的摩梭人与普米族、纳西族、汉族与藏族杂居,受外界文化影响较深,加上村寨间地理疏隔,70年前还有走婚的现象,之后就奉行了一夫一妻。不过,在扎史拉措如今居住的永宁还存在着走婚现象。地处泸沽湖畔的永宁四面环山,海拔米,是云南省内水稻种植海拔最高的坝子之一。永宁旧名楼头赕、答蓝,摩梭语称“吕底”,意为休息的地方,公元年,忽必烈南征大理经此驻骅,始定名为“永宁”,寓永远安宁之意。扎史拉措有着自己幸福的小家,她是自由恋爱,有两个儿子。摩梭人的自由爽朗、多才多艺,在扎史拉措的身上显露无疑,摩梭人就会跳72种舞。而她也在始终致力于摩梭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摩梭人在永宁定居已有多年。其走婚经历了年的婚姻改革和年发起的强制性结婚运动,历经沧桑,却仍少量存在于泸沽湖摩梭人中间,为什么走婚习俗如此坚韧,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国内外不乏有学者大量调查研究,并运用各种人类学现有理论进行分析,然而却未得出正确的结论。最为详细的调查是詹承绪、严汝娴、宋恩常等于年、年和年进行的调查研究。他对泸沽湖沿岸和永宁平坝的六个乡的名女子和名男子共计人进行了婚姻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实行“阿肖”走婚的为人(女人,男人)占73.5%。走婚这一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今天,这一习俗已基本名存实亡。唯一没有变的是,女人仍旧是一家之主。
事实上,摩梭人今天的走婚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在恪守传统而已。而摩梭人最传统的知耻、守礼、传统的风俗及传统文化却无人问津鲜为人知,那其实才是这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核心力量。摩梭人信仰达巴教和藏传佛教。摩梭达巴经典处处宣扬的是人与自然必须和睦共处的理念。摩梭人坚信:人类生存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如果对自然过度索取,就会招致灾难降临。摩梭人代代相传的美德是“行善寡欲,尊老爱幼、注重礼仪、孝道为先”。他们以家族群居,木头房院,门不上锁,夜不闭户,没有偷盗抢劫和刑案发生。在这“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的母系社会里,年长的女性是家长,管理家庭的财物和对后代的教育,拥有最高权力。兄弟姐妹不分家,一般家庭都是三世同堂,多则五世同堂,有的家庭多达近40人同锅吃饭。家庭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干,个个无怨言。家家都会把多余的钱,捐献给寺庙和做善事。
《礼记礼运》曾经写过:“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摩梭人的生活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大同世界”——摩梭人可以真的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摩梭人都一样对待,在这里你很难看到老人无所依,少儿无所养。(即便无儿女,也会有亲戚的孩子继承家名,尽赡养义务)。在计划生育的时代,摩梭妇女没有生男孩的压力,而且认为姐妹的孩子就是自己的——母系摩梭妇女很少用足国家允许的三胎限额。特别指出的是,老人和残疾人比正常人待遇还要高。在摩梭人的世界里,没有伤害、抢劫、强奸等犯罪现象,没有家庭矛盾,走婚的男女之间也不发生矛盾。所以,宁蒗的司法机关从不办摩梭人的案子。如有犯法的事,族长叫几个人教训一下就解决了。
扎史拉措是永宁最能歌善舞的摩梭女人,在故宫,她自由得像泸沽湖里的鱼儿、格姆山上的小鸟,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美丽与健康。地面在她的舞步下颤动,空气在她的歌声中震荡。眼前的摩梭女人扎史拉措,真叫人敬佩!她们在家中赢得的爱戴、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