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寻踪
西昌
-----
-----
西昌古城选址具有
“群山环抱、一面开口”
典型易守难攻军事选址的特点
以及
“坐北朝南、两河相护、朝山面水”
的绝佳风水选址特点和山水格局
古城延续了清代以来
“扇形城郭、十字为轴、直街曲巷”
的传统空间布局特征
功能分区相对自由,既考虑了礼制文化和军事防御需要,又体现出丝路商贸重镇的特点。
西昌
老街古巷
城内
以驻军之地命名的三条巷子
分别是
后营巷、左营巷和中营巷
后营巷在城东北
安定门(东门)北侧
左营巷在涌泉街西侧
中营巷在大巷口上段东侧
西昌城内,与中营巷一样,以驻军之地命名的巷子还有左营巷和后营巷。这些巷子,不仅记录下了清代的西昌军事史,也保存下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的生活画面。
西昌老城深藏着许多小巷
既然军队驻扎在西昌,理应在城市的前后左右中几个方位都设置军营,为什么如今却只有左营巷、中营巷、后营巷,没有前营巷和右营巷呢?
我们从故事中,来获取答案吧。
Part1
左营巷
年雨中的左营巷
驻兵之地,留下西昌的军事史料
举人故居,一门两举人美名远播
”
左营巷,是清代的左营游击署驻地,《西昌市地名诠释》一书中这样介绍这条巷子:东西走向,东起吉羊巷,南接南街,长米,宽3.5米,住宅多为穿斗屋架一楼一底建筑。
西昌城内
以驻军之地命名的三条巷子
分别是后营巷、左营巷和中营巷
后营巷在城东北
安定门(东门)北侧
左营巷在涌泉街西侧
中营巷在大巷口上段东侧
由于旧城改造拆迁
左营巷里许多房屋都人去楼空
西昌古城选址具有“群山环抱、一面开口”的典型易守难攻军事选址特点,以及“坐北朝南、两河相护、朝山面水”的绝佳风水选址特点和山水格局。古城延续了清代以来“扇形城郭、十字为轴、直街曲巷”的传统空间布局特征。
功能分区相对自由,既考虑了礼制文化和军事防御需要,又体现出丝路商贸重镇的特点。
”
《微吟集》里,张正宁老师用一段文字对当时军事分布进行描述:
清雍正年,清政府为强化宁远地区的军事统治,在西昌设置了建昌镇总兵,建昌镇总兵共设十三军营,号称“建昌十三营”,约10万之众。
其中精锐部队左、中、后三营部署在西昌城内,其余冕山营、会川营、越西营、会盐营、靖远营、永定营、泸宁营、怀远营部署在宁远地区各县。每营设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职。各营编制五百至一千人不等。建昌十三营在川西南地区参加过许多次会剿叛乱的战役。
其中最重大的是乾隆十一年至四十一年(至)的金川战役(今阿坝),以及咸丰二年()堵剿过境的太平军战役。
清末“营”改“巡防”,民国“巡防”改“陆军”。
“
左营巷的巷口就在南街最热闹的地段,黄家巷斜对面,短短的巷子两边皆是民居民宅,有高楼也有平房。
左营巷巷口在南街最热闹的地段
Part2
中营巷
中营巷口
凋零的巷子,埋藏着珍贵的回忆
医院,小巷周遭的世事变迁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中营巷早已没有了驻兵之地的威严气息。
相反,随着时代变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营巷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郁。
”
《西昌市地名诠释》中这样介绍中营巷:位于城区东北部,西街大巷口上街,清代中营游击驻地,故名。
如今的中营巷
长度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左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中营巷的巷口在医院与农行中间,医院的门诊大楼的位置,旧时叫中营坝,这个名字,也是由于中营巷的出口就在坝子旁边,老百姓便直接称之为“中营坝”。
中营巷的另一边的巷口则在道沟,也就是现州电影公司家属院位置。受城市建设影响,现在巷子已经成了断头巷,无法走通。
中营巷内,随处可见低矮的老屋
居民正在给残损屋顶翻瓦
从大巷口上街走进中营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建筑依然可见,低矮的老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巷子里面,又分出6条狭小的巷子,就像一根主干上,长出几根枝丫。
住在这里的居民为了区分具体位置,便分别叫作1号巷,2号巷……这6条巷子相邻相通,从6号巷就能通到三衙街。
有的巷子里单边住人,有的巷子里住着门对门的住户。最窄的小巷,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有的房屋实在破旧不堪,已经无人居住,挂着危房的牌子。有的土房已经垮掉,只剩下残缺不全长满杂草的土墙。
改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中营巷的周遭
百余年来一直在发生着改变
就像中营坝,在建医院之前,这里曾经是有名的西昌师范学校。年出版的四川省西昌师范学校的校志上这样记载这所学校:这所创建于民国初年的学校,至今已86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学校的发展既有波折起伏,更有高歌猛进。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学校撤并中,虽校名数易、校务几辍、校址屡迁,但本校始终是宁属、凉山地区教育的中坚,它广纳众校,壮大成长。事实上,西昌师范校并不是在西昌成立的,而是在民国三年()成立于越西县。当年招生名,学制五年,分为两班。首任校长罗鸿藻。
民国四年(),洪宪之变袁世凯称帝,各地发生变乱,办学经费断绝,学校被迫停办,学生被遣散回家。民国五年(),“护国运动”成功后,出任四川省民政部部长,兼上川南宜慰使陈希曾(又名陈省吾),呈准恢复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将学校迁至西昌。以中营游击署当时之国学院为校址(医院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师范校搬到泸山去之后,就建立了西康卫生院即今天医院。
中营巷一号居民房
Part3
后营巷
后营巷照壁
最长小,民众口中的仁厚街
庙宇众多,解读明清两代移民潮
后营巷
后营巷,位于北门附近,这条小巷是西昌古城小巷中最长的一条。
《西昌地名诠释》中记载
后营巷位于城区东北部
走向由南转向西北
东起东城门与府街
长约米,宽约3米
东西段北侧,与徐家祠巷连接
南侧与上大水沟接合
巷在东城门段,有九皇宫故址
清代巡防后五营驻地,故称后营巷。年改为仁厚巷,年改为新华街,年恢复原名。但是至今,仁厚街的叫法依然于老一辈的口中。
后营巷里,古老的东林寺
后营巷的周边庙宇多
从北街走进后营巷
顺东面城墙向南逶迤至东林寺
折向西下直接安定门
北面有千佛寺,相邻的吉羊巷有清真寺。这些古老的庙宇,与西昌历史上的移民有着直接联系,是我们了解西昌悠久文化历史的宝贵资料。
例如东林寺,坐落在后营巷东侧,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建筑,山门向西。数百年来,香火不断,香客众多。
”
在后营巷曾经辉煌一时的铁工厂
《东林寺碑记》云:
东林寺又名东庵
创自明代
泱泱五百余载矣
……
邑人遂在城中东西南北各建一佛寺
城北建北庵
城南建涌泉寺
城西建西盛寺
城东建东林寺
每年仲春,各寺皆举办盛大佛会,以迎佛祖飞来,此即东林寺之来历……”碑记概述了东林寺的阅历及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西昌位处南方丝绸之路上
从古至今
移民、商贾、羁旅、游客
来来往往
以至于西昌的移民不断增加
早在二千多年前汉王朝开辟西南夷时,大量的汉民南迁,以及一千多年前南诏大理时期带来的大量移民,再到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西昌成了一座移民之城,这里的老百姓的祖先来自四面八方。大量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于是,西昌城乡但凡有移民居住的地方,便有了各自的庙宇。
建造庙宇,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表达了对家乡的惦念之情。所以,这些庙宇又成了他们的会馆,例如,天上宫是福建会馆,火神庙是贵州会馆,五显庙是江南会馆,南华宫是广东会馆等等。
”
翻阅民国期间修撰的《西昌县志》,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西昌城乡几乎遍布庙宇。粗略统计一下,当时西昌城乡范围内的各类庙宇竟达二百八十余座。
静静的后营巷
Part4
前营巷右营巷
驻扎城外,守护建昌城社会治安
“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左营巷、中营巷、后营巷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三条巷子的名字由来都是一样的。
然而细心的人就会问,军队守护城市,理应前后左右中都安排兵马驻扎,为何有了左营巷、中营巷和后营巷,独独缺少了前营巷和右营巷呢?
其实答案文中已经道明了,重点在“城内”二字。当时的西昌军事布局,确实是面面俱到,只是前营巷和右营巷因驻扎在城外,故而没有被划在西昌的“九街十八巷”里面。
”
年,《西昌文史》一书里面有一篇朱柏荣所写的《解放前宁属地区交通、信息、运输情况的回忆》,文中就提到了这点:
清朝末年
西昌为宁远八属的
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
清政府设置文官府、县两级衙门,府官管辖宁八属(即八县)的一切行政事务,武将设镇台衙门,掌管清兵前后五营四哨,前五营清兵驻防建昌城区一带,中营兵驻地地址,即现在城内的中营巷,左营兵马驻地,为左营巷,后营兵马驻地为后营巷,西河桑坡驻右营,前营驻在瑶山莲花寺。四哨清兵分驻在建昌的四处城门放哨,镇台武官保护宁属八县的社会治安,视宁属为边防重镇。
“
西昌老一辈人几乎都知道,右营巷在现安宁息园附近,这里还有个地名叫蛇洞营,因为当地有个山坡,山坡上有个很深的大洞,传说里面有条大蛇,吓得附近的村民不敢靠近。那为什么这个地名不叫蛇洞山或者蛇洞坡呢?原因就是有个前营巷在一旁,所以老百姓便称其为蛇洞营。
前营巷的位置在今凯乐路,过去那里是西昌家具厂一厂,后改为凯乐家具厂。这个家具厂名气较大,周边老百姓都知道,慢慢成了一个地标。后来为街道命名时,便采用了老百姓惯用的称呼,为凯乐路。
西昌
老巷里
一切都还在原处
一切又都不是原样了
文/李晓超
图/冷文浩
素材来源
凉山阳光
综合整理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国庆自驾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A线路(一)
国庆自驾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A线路(二)
国庆自驾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A线路(三)
国庆自驾从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B线路(一)
国庆自驾从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B线路(二)
国庆自驾从昆明出发小编带您游凉山B线路(三)
走,九月到泸沽湖寻秋意
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马湖?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