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向四川反馈川滇泸沽湖(四川片)泸沽湖保护条例及规划执行不到位、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置问题突出2个问题。紧接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向凉山州反馈泸沽湖草海自然保护区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不力、岸线侵占问题突出、生活污水管网短板突出、面源污染等8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泸沽湖生态环境问题这“2+8”,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泸沽湖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凉山州对应问题,举一反三,抓紧整改,彻底解决泸沽湖的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凉山州委州政府领导闻令而动,州委书记和州长等领导分别多次深入泸沽湖现场办公,为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会诊”“处方”。7月份州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林草、自然资源六部门,组成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督导专班驻点督导。
盐源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部署,印发了《加快推进泸沽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污水管网建设、清理湖岸侵占、生态搬迁、农村面源污染等11个专项整改“攻坚组”,按照职能职责压实主体责任,一场攻克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了。
《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四川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凉山彝族自治州泸沽湖保护条例》,即将完稿送审。
最严拆除令:所有违规建筑物,通通清零
轰鸣的挖掘机、装载机,举起坚实的长臂,挖、拱、拍、推、铲,一会儿功夫,一座坚固的临湖游船码头等违建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村民们说,泸沽湖类似的违规违建整改也曾不止一次,但这次整改可算是最严格、最逗硬、最彻底的一回。据悉,截至目前,全面核查湖岸线39.47公里,标定埋设界桩个、安装隔离网米。全面拆除违建停车场90个、取缔私挖乱建鱼塘1.8万平方米,恢复湖岸线5.8公里,保证了泸沽湖湖岸界限清晰。
整改后的湖岸线,采取设置花箱隔断、播撒三叶草、铺设人工沙滩等方式,对岸线恢复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复绿面积2.16万平方米。侵占湖岸四川片的山南村布尔角、密洼、陈家湾码头,布树村扎俄洛码头,多舍村阿陆码头,木垮村女神湾码头已全部被拆除,累计拆除.75平方米。至此,涉及侵占湖岸线的63个问题点全部完成整改。
此前,州摩泸局和盐源县在草海景区建设了6.3公里长的观光走廊,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就占2.1公里。根据第一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对违规建议的观光廊道全部予以了拆除。摩梭人传统走婚桥两端涉及违法的建(构)筑物也得到全面清理整改。
生态搬迁:村民响应,搬出和谐迁出稳定
在泸沽湖沿湖世居着有摩梭人和蒙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村民。随着泸沽湖旅游就业发展,集吃、住、游、玩一体的服务业日新月异,一些餐饮、民宿建进了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的“红线”内,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直排入湖危害水体问题加剧。
怎么办?沿湖“红线”内的54家农户、餐饮服务业、民宿等得搬家,退出“红线”为泸沽湖的生态环境让路。截至发稿时,已分期分批拆除生态搬迁户35家,累计拆除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笔者多日跟踪了解,村民们听说为了保护泸沽湖要实施生态搬迁都持积极配合的态度,村民们的心态让负责搬迁的工作人员感到欣慰。山南村一陈姓村民说,搬迁我们真心响应,再过2天我家的房子就拆完了,但希望政府尽快将我们的住房修好,让我们搬得愉快、住得安心!
管网“走村串户”:把污水集中到“医院”治理
凉山把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治的首战。该州痛下决心,从根本上全面解决泸沽湖沿湖布村、多舍村、木垮村、山南村、舍夸村和格姆社区家农户散排生活污水问题。对海门村暂时管网覆盖不到的农户,采取玻钢隔碴池将污水收集后用吸污车定期清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按照泸沽湖沿湖生活污水治理管网系统建设方案,除原已建成投用的米一、二级管网,米三级管网外,在今年8月底将完成新建米一、二级管网,米三级管网。紧接着还将建设完善一、二级管网米,三级管网米,把海门村等一些建设难度大的“硬骨头”和“断头管”污水管工程全部解决。届时,在泸沽湖四川片沿湖将形成四通八达的污水管网“地下长城”。
沿湖一级污水主管是通川滇交界处,二级污水管网通到每个村的各连接点,三级污水管网联通每家农户,将污水收集到日处理吨污水的母支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后规范外排。
与此同时,盐源生态环境局根据湖区水质动态监管的需要,今年6月份对入湖的4条常年有水的河沟、7条季节河沟的水质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入湖河沟的水质。
面源污染:“双管齐下”,始于每家农户
州农业农村局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攻坚组的人员,每天“打卡”在农户家,既要帮助指导农户玻钢积粪池、隔碴池的修建,又要严把住质量关,对修建不符合要求的立马要求现场返工。目前,泸沽湖镇所属农户累计完成户农户积粪池修建,累计完成了家农户畜圈、积粪池盖瓦等修建工作。
减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工作方案,已在农户心中“扎根”,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员,多批次、多场所,全覆盖开展对农户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在村组设立了农药包装物回收站,配备收贮人员及时回收处置,以防止农药残留物对环境的危害。(罗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