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中国特色的生

6月24日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自然资源部发布

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其中

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

6月23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北京联合发布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表示,这些案例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生态修复的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此次发布的10个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包括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云南抚仙湖流域治理、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黑龙江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广西北海陆海统筹生态修复和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涉及自然、农业、城市等生态系类型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涵盖了各具本地特色的保护修复措施。

自然资源部表示,我国将继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更加注重系统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抚仙湖

这一泓位于澄江市的深蓝

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最大的I类淡水生态大湖

蓄水量亿立方米

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

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

抚仙湖水质持续多年

保持湖泊Ⅰ类标准

其储备的淡水资源量

占国控重点湖泊Ⅰ类水的91.4%

相当于为每位中国人

储备了15吨Ⅰ类水

保护这片高原明珠

要做哪些事?

跟着这位“80”后

一起来看——

抚仙湖畔有群“啄木鸟”

带上一天所需的水、方便面、手机、水质监测工具,李进和同事们开始10多公里的沿河而巡。哪条河周边新建了房子,哪个村的截污治污不完善,哪段流域的水质有了细微变化,李进都“门儿清”。从年以来,李进巡遍了流入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条河渠,累计路程达5万余公里,摸清了入湖河流的“家底”。

李进,是澄江市河长办调度管理中心主任,一名“80”后的党员。从小在抚仙湖边长大的他,见证了河清、治河、再到河清的抚仙湖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年底,云南个重要河湖库渠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9.5%,其中抚仙湖、泸沽湖保持I类水质。初夏,漫步在抚仙湖边的湿地公园栈道上,白鹭从眼前飞过,碧蓝的湖水轻轻拍岸,每一口空气都是鲜甜的。这份美丽,与”河长制”的推行密不可分。

年,抚仙湖所在的澄江市启动河长制。那时,抚仙湖处于保护治理转向系统治理的关键阶段。

李进所在部门最核心的工作,是向河长报送治污截污的“第一手资料”。

尝试最“笨”的办法

巡,让流入抚仙湖的条河渠的情况第一次梳理成册。在李进的带领下,澄江市河长办的工作人员,像“啄木鸟”一般边巡边查问题,对河道排污、河道损毁、面源污染、农业灌溉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和曝光。

摸索行之有效的途径

护,让市、镇、村以及市场化管理方共同呵护起抚仙湖的长期清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起来,入湖河道、水库、污水处理厂等20个重要点位有了视频监控;启用“钉钉”巡河App、用活河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