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十月初一,是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网上铺天盖地都是羌族地区举行庆祝活动的图片视频或者文章。
对于一个在羌族地区生活50年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对于羌历年有太多的记忆。看到朋友圈里的羌族同胞发的庆祝活动视频或者图片,脑海里出现那首著名的羌族民歌《花儿纳吉》。
不过羌历年已经好多年,不是不想过,而是因为每年的羌历年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是难得的旅游日。
羌历年正好处于阴历日月,秋天刚好告别,而隆冬还没有到来之时,也是一年四季最好的时刻,因为此时才是金秋时节,看银杏,观红叶,还有大西北的胡杨林。
更不用说满地枯草了。在阳光下呈现出金黄色。
虽然好几个羌历年都没有在汶川过。(说实话,如今羌历年称为地方政府文化唱戏,经济搭台的平台,羌历年就像一些旅游景点,本地人不想去,让外地人蜂拥而至。)羌历年作为羌族地区的旅游名片,都被打造成各种豪华版。
尤其是21世纪初到今天,羌历年的大型活动都由汶川、理县、茂县、北川轮流举办。
轮到大办的年份,羌历年就成了全国各地羌族专家(包括研究羌族的专家和羌族出生的社会名流,文化名人。)与民同乐的场合。
至于明星,羌族曾经有一个天仙妹妹,也是网红鼻祖,还被当地政府聘请为形象代言人。
只是后劲不足,除了在一些抗战神剧出演以外,便没有动静了,而最近风头正旺的谐星杨迪,好像知名度不够,因此也没有能回家参加羌历年庆典。
所以,每年羌历年庆典都是限流的。限流也不怕,反正羌历年难得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假期,正好旅游。
于是,每年羌历年前后在都汶高速上出现两股车流,一边浩浩荡荡的川u牌出州,另一边浩浩荡荡的川A到Z以及什么云、湘、鲁、晋、鄂豫皖等,从A到Z的车牌的车流进州。大有城里人想冲出去,城外人想进来的趋势。
不过,我翻看我在羌历年中的旅游照片,发现走了半天也没有走出羌族。
第一次羌历年旅游去云南大理丽江,观看《印象丽江》,看到纳西族青年表演的反应纳西族的生活与生存的情景剧时,脑海里总想起羌族人的羌历年,想起他们的祭祀活动。
后来翻阅资料,纳西族的文化习俗深受羌族影响。
第二次去泸沽湖,也是羌历年,司机告诉我,彝族人(因为我去的是四川这边的泸沽湖)倾城出动,去过彝族年了。
第三次,和女儿去宁夏,参观西夏王陵,在博物馆了解西夏的历史。
而西夏,正是羌族人李元昊建立的王国的又叫大高白国。
这不奇怪,羌族原本是驰骋大西北的游牧民族,也一度统治整个大西北,可是最后却被迫迁徙,有一只南下与其他民族融合了。
而有一只在川西高原的岷江河畔的高山峡谷落脚,成了云朵上的民族,也逐渐从骑马打猎放牧羊群的游牧文化过渡到耕田种地的农耕文化。
羌历年其实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即所谓“祭天还愿”
据说,羌历年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幺女儿木姐珠爱上了人间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后,便不顾天条律令,执意下凡和他结婚。一到人间,她就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
到了秋天,树种很快就长成了森林,粮种带来了五谷丰收,畜禽也生长兴旺,人类繁荣昌盛,大地一片生机,她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一天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又在每一年的那天都要举行相同的仪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人神之恋,大自然崇拜,庆祝丰收,祝愿来年风调雨顺,感恩是羌历年的主题。
羌族属于古羌族后裔。而古羌族又是西戎部族中的强大民族,因此可以得知羌族应为西戎支系。而西戎,则是古代华夏族,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
早在西周时期,羌族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西戎部落。《诗经·出车》中也有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从这一点,其实更加确定了羌族的族系根源,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而且其先民早在西周甚至殷商时期,就已经聚居于当时的陇西之地。从这段史实中,可以很透彻的了解到,被称为西戎的古羌族,其实就是古羌人的后裔。
在先秦时期,羌族人就已经有了过羌年,因为羌族有自己的日历,一年十个月,以十月初一为新年的开端。
那么,为什么羌族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呢?因为西戎民族生存的大西北虽然水草丰茂,但架不住人口逐渐增长,牛羊成群既是希望,但无休止地放牧肯定会让草原沙化严重。
于是,为了生存,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长期征战,争夺地盘,另一方面寻找新的出路,于是,羌人中,一个叫爰剑的带来的秦国农耕技术而开始稳定下来,又在爰剑的曾孙“忍”时,发展壮大,此后依靠着湟水谷地肥沃的土地水草,羌人更加壮大,逐渐开始有向外扩张的意图。
只不过,他们终究敌不过对手,不得不退出大西北,走上迁徙道路。就算他们来到川西高原,也与当地土著人打仗,赶跑土著人戈人,才有了自己的地盘。
岷江河谷山高谷深,气候恶劣,这也让他们有了相对安静的地方可以休养生息。
直到明清时期羌族人开始过春节并把它称为“过大年”而称羌历年为“过小年”之前。
羌历年一直是羌族人最隆重的节日,因为到了农历十月初一,经过了春天的耕种和秋天的收割,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已进人农闲时节,耕牛也被放上山野享受着悠闲时光,所有的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除了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已没有什么方式能表达心中的喜悦了,加上羌族实行多神信仰,相信万物有灵,认为风调雨顺、吉祥安康是众神保佑的结果,所以过年是欢乐而神圣的,“祭天还愿”总是贯穿始终。
羌历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发展而淡忘或者淡化,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而羌历年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与感恩,对大自然的尊重。对民族的根,对土地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