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定名民族被称女儿国,族人坚守传

在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是川滇共辖的泸沽湖,这里是摩梭人世代栖居的家园,由于其特殊的民俗传统,通常也被称为“中国女儿国”。早在10年前,泸沽湖旅游就成了许许多多向往爱情和猎奇者前赴后继的目的地。

事实上,如今的泸沽湖与10年前相比,无论在传统风俗和人文文化,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而唯一不变也是难能可贵的,仍然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崇拜女性。

如今的摩梭人口大约不到5万人,这与十多年前相比,人口数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他们仍然被归属于“未识别民族”。几百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群山环绕的泸沽湖畔一个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里,他们自己动手建造木屋或者木楼,在当地很少能看到砖瓦房。

众所周知,摩梭人最独特的传统就是“走婚”习俗。任何人在成年礼庆祝之后,就可以走婚了。摩梭女人可以自由选择她们喜欢的男人,而且走婚并非只能一次(据说只要女孩子愿意,她可以走婚多次)。在走婚时,姑娘会邀请小伙子来到家里,并在“花房”留宿过夜,但必须在黎明前离开。而且摩梭人夫妻不能住在一起,孩子只跟母亲居住生活,孩子的长兄和叔叔们扮演父亲的角色——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提供经济支持。

传统上,摩梭男性不用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不能回家看望子女。另外,当需要男性出力干活的时候,他们照样要负责盖房、种地、捕鱼、杀牛宰羊等粗活儿重活。与十年前相比,摩梭男性更多地选择远离村庄——去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总之,年轻人尽量不留在当地。

尽管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母系社会”,但如今的摩梭男性仍然掌握着当地各种行政权力,但若说到家庭,女性则是唯一的“一家之主”,并且可以独断家庭资源的分配,男性则没有什么话语权。即便是没了“一家之主”,家里的财产让然是要继承给女性后人。

与歌星杨二车娜姆一样,杨扎西也是泸沽湖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只是没有前者的名气大。他就是在一个非常传统的摩梭人家庭里长大,是由他的母亲、阿姨养大成人。然而,从小到大,他的亲生父亲一直都和他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用扎西的话说,虽然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上,孩子不是男人的责任,完全可以“忽视”或“疏远”母子,但这也取决于这位“父亲”的性格。如果他心地够善良,也会给孩子买礼物,付钱供他们上学、买衣服等等,毕竟是他的孩子。这种情况如今非常普遍,但在多年之前,传统就是传统,很少有人破例。

摩梭婚姻的特别之处在于允许男女双方关系“自然”发展,因为摩梭女人并不依赖于男人的收入。扎西的阿姨,名叫杨聪姆,是她家的“大布”(女族长),权力很大,可以掌管家族仓库的钥匙,家族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来决定。而她“自然发展”的第一个“丈夫”是个木匠,那是木匠在给她们家建房子时遇到的。

在杨聪姆选定木匠之后,她立即给这位摩梭男人织了一条腰带,这也是遵循传统的必须环节。但很快,这两人的“爱情”就消失了。而木匠丈夫与杨聪姆的孩也没有任何关系,木匠也再没有来过。但现在和以前就不一样了,现代摩梭情侣之间的定情物并不是腰带、衣服之类的物品,而是互赠鲜花或者名牌手机。

由于人口数太少,摩梭人至今没有正式出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名录上。例如,扎西的身份证上,他的民族被认定为“蒙古族”。摩梭人传统上是万物有灵论者,并且崇拜母亲,也崇拜狗(泸沽湖当地传说:狗的寿命有60年,人类只有13年。于是人类与狗达成协议——同意交换寿命,人类承诺了世世代代供奉狗)。

和扎西聊起摩梭人的血统时,他告诉我们:我们摩梭人的村寨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很久以前,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有一队几十人的骑兵在追赶大部队的路上误入歧途走到了泸沽湖,一下被这里的山川河湖的美景吸引了。于是,这对蒙古骑兵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这就是最初的摩梭人。

随着年开通了宁蒗泸沽湖机场和旅游公路,现在每年来越多的游客会通过自驾、飞机,甚至骑行等方式来到泸沽湖旅游,也给当地摩梭人带来了新的文化和认知。所以,就扎西都认同摩梭文化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关键时期——徘徊在摩梭传统和现代外界文化之间。那些住在泸沽湖边的村民正开足马力为游客建造鳞次栉比的各种酒店和客栈,一些房屋位置特殊的摩梭人家也变得越来越有钱,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由于十几年来,摩梭人不断与外界接触,导致他们开始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改变。年轻的摩梭人经常被中国浪漫电影的童话般的理想主义所吸引,越来越多的摩梭人开始坚守中国正统的婚姻方式——夫妻同居,一夫一妻,白头偕老!扎西本人的老婆就是从泸沽湖以外娶来的,至今他也是老婆、孩子一起生活。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他外甥女的照顾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