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占立
在我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不少神秘的部族:如今已名声大噪的女儿国、有着传奇色彩的图瓦人、以驯鹿为生的鄂温克驯鹿人、处于原始状态的“莽人”、靠结绳记事的“人族”……在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之外,这些最后的部落,依然生活在美丽的桃花源中。他们独特而原始的文化,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们一探究竟。
传奇图瓦族,西伯利亚“神秘来客”
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密林深处,有一个叫白哈巴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多人的稀有部落——图瓦族。他们被称为“新疆的土著人”。有趣的是,他们长得像哈萨克族人,讲的却是蒙古语。
图瓦人会在春节期间开展射箭比赛。
这里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村头就有一个边防军的观察哨所。关于图瓦族的由来,据村中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同一民族。而也有学者表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
图瓦人的生活很简单,“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及生活习惯,骑马、滑雪、歌舞是他们最擅长的,每年图瓦族除了庆祝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此外,图瓦人每年还要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敖巴节”是他们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
图瓦人的房子
图瓦人的房子都是用圆木搭盖的尖斜顶木屋或哈萨克毡房,有大半截埋在土里,这是为了抵御那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而采取的特殊方式。在冬季雪天,滑雪板是图瓦人的最爱,也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那里男女老少滑雪技术都是一流的。图瓦人的滑雪板底部钉有整张马皮,下山时顺毛滑行,速度极快;上山时逆毛,防滑效果极好。
靠结绳记事的人
人在我国境内约有一千多人,世代生活在西藏察隅县林区。那里是西藏著名的原始森林区,冬暖夏凉,有“西藏江南”之称。
人无文字,靠刻木、结绳、摆木棍记事,他们没有“年月日”的概念,甚至连自己的生日和年龄都无从知晓。每有重大活动,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时,会派人送去一段打了结的绳子,表示几天后在某地举行活动,每过一天,剪掉一个结,等绳上的结剪完了,也就是赴约的日子。再如,双方发生纠纷找人评理时,评理者讲一段理就放一根草棍或树枝,放得越多就表示理由越充足。
他们有两种语言,达让语及格曼语,达让语是人的“普通话”,现在也有人会说藏语及汉语。
人一般男的高不过1.6米,女的不超过1.5米。同姓禁止通婚。人女性有着很多莫名规矩,如从八九岁时就不准吃牛肉、猪肉和鸡肉。否则,就会受到指责甚至是莫大的耻辱。但结婚有孩子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吃肉。
人的住房很像火车的硬席卧铺车厢,属于低杆栏式长屋。人的房子为南北向木板建筑,是以木结构阁楼长房为主,房顶呈“人字形”,是用长条木瓦板或人语叫做“阿库”的草所盖,每间间隔分成若干小间,共两层。下层高度不超过1米,作为饲养猪、鸡等家畜所用。上层铺木板为住室,南边留出宽为1米左右的走廊。住室每间约9平方米左右,用木板间隔,高约2.5米。每间靠走廊一边有门,可以关锁。
每间房屋中间设有1平方米左右用石头围着的灶塘,放三块石头作为放锅的支架。用于取暖和做饭。灶的右侧铺竹席就是睡觉的地方,用园木当作枕头。左侧有专门悬挂衣服和被毯的横架。室内除锅、或少量的碗、瓢、勺等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家具。而吃饭,是用“手抓吃”,就是先把米煮好,然后把生姜、韭菜和小猪肉切成碎沫,把饭倒在竹编筛子里,先把芭蕉叶的背面烧一下,再把切碎的生姜、韭菜和小猪肉、米饭混在一起,用右手的三个手指抓着吃,又叫“手抓饭”。
纺织是人妇女重要的家庭副业。纺织的主要原料是大麻,大麻成熟后,再剥皮—晒—煮—捶打—洗—晒,取其白色纤维搓成麻线,制成绳索或用来织麻布,麻布用于缝制男女衣服,他们的衣服多是自产自用的麻织品。
织布的人老人
过去人男子头上都缠着2~3米长的黑帕或白帕,缠头既是束发的装饰,又是用头背运东西时的垫物。带银耳环,上衣是对襟无领无扣的长坎肩,长近膝。下衣襟边沿绣有花纹装饰。少数富人穿用黑红线、金银丝线织的有花纹的布做的坎肩。男子左肩斜挎一把五六十毫米长砍刀,十分威武,砍刀装在只有半边凹槽的木板刀鞘内,刀鞘用铜丝或铁丝分段缠绕。右肩斜挎一个装什物用的熊皮或布缝的挎包。包上饰有熊的面部形象。刀和挎包是男子随身佩带之物,必备的用具和武器,也是最具特色的装饰。左边佩戴烟袋和弓箭。
妇女一般都戴一对银质大耳鼓,头发卷在脑后,并插上银质发髻。前额戴银质抹额,颈项挂串珠或银币,手戴银质戒指。上身是有花纹的、仅能遮胸的无袖衣,腰部坦露,下着筒裙,分长短两种,长短并用,短外长内,长至脚面短至膝下,筒裙花纹多为横条。男女多在上衣外围一大披肩,披肩也可作被盖使用。人男女均蓄发、均都不穿鞋子、均戴耳环。孩子有两三个月时,父母即开始用竹签在耳垂上穿孔。无止痛药,多半年冬天进行。穿孔后,即塞进小竹环,有的直径达二、三厘米。故藏族辱称他们为“大耳孔”人。但人认为这是一种美,“没有大耳孔,就不算人”。耳环是竹的,近几代人用银质耳环代替了竹制耳环。
上个世纪被发现的人
到如今,人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远处梯田层层,一幅安闲的世外桃源景象。每当夜色悄然降临,田里传来阵阵蛐蛐儿的叫声,湿润的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细雨敲打着木楼顶下了一夜,翌日清晨,雨过天晴,满眼苍翠如洗,山间云蒸霞蔚,有如仙境。墨绿色的原始森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宛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驯鹿的鄂温克族
在大兴安岭西北麓、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始森林中,是鄂温克驯鹿人的聚居地。他们是鄂温克族最神秘的一个支系,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主要靠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整年游荡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
每逢节日,他们会像打扮自家孩子那样为驯鹿梳妆打扮。驯鹿还是鄂温克人嫁娶的聘礼,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要牵着驯鹿在新房周围转几圈,表示人丁兴旺、驯鹿健壮。
鄂温克族“瑟宾节”
迁徙是鄂温克猎民的一件大事,迁徙前,猎民先把驯鹿和准备搬迁的物品准备好,迁徙开始后,由各家各户的妇女牵着自家驮物品的驯鹿组成一个长队,最前面有两名年轻力壮的妇女负责引路,驮妇孺的驯鹿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其他驯鹿便自动尾随左右。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luó)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
“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鄂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他们的仓库极为奇特:先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作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猎物、衣服、用具等,他们从不上锁,其它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的临时住屋。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像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来自古“夜郎国”的克木人
克木人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族体,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景洪两县,与老挝接壤。
克木人现有二千余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与外界交往较晚,至今仍保留着氏族社会的痕迹。克木人无文字,有自己的语言,与布朗语、佤语、崩龙语以及柬埔寨的高棉语关系密切,属于高棉语族。
克木人
克木人实行氏族外婚制,有从妻居的习俗。克木人举行婚礼前,男方要杀猪设宴。但杀好的猪须看守好,若被女家抢去,就要出钱去赎,赎不来,婚事就办不成了。因此,寨里常常发生“抢肉战”,女方“抢”过去,男方又“抢”回来,追得鸡飞狗跳,叫声笑声不绝。夜郎人语言即将失传的族群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的夜郎国,可谓显赫一时,“夜郎自大”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夜郎之谜关键是夜郎的族属,夜郎王族并不大,但其疆域辽阔,曾统治过彝、僚等许多民族,所以在这些民族的传说和史籍中,都有夜郎国的身影。
在云南富宁县的谷拉河谷是夜郎人最大聚居地,广南县的央连等寨子也是夜郎人的小聚落,甚至在昆明边上的宜良县还有一个夜郎人村子。
夜郎人作为一个人口少,居住又分散的族群,他们的语言即将失传,文化无人继承,甚至人口也在急速流失,一旦这些文化传统丢失,就像物种灭绝一样,永远也回不来了。
“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人
泸沽湖边“女儿国”的大名,已是人尽皆知了,如今这里已是开发成熟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众多心向往之的“君子们”翩翩而逑,“女儿国”以其独特魅力磁石般吸引着我们。
泸沽湖距宁蒗县城72公里,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一个未被污染的处女湖。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下,这里一直沿袭母系氏族社会的风俗,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生活,“女儿国”也因此得名。具神秘色彩的走婚风俗,是摩梭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原始婚姻方式,也是众多游人慕名而来想一睹为快的最大原因。
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爬上女子的“花楼”。
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基础,“阿夏”走婚大都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彼此都不是对方家庭中的成员。虽然这种形式不受法律保护,但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比如,有近缘关系的男女不能结为“阿夏”,一个女子不能同时与多个男子结为正式“阿夏”等。
摩梭人的民居都是用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房,内部以火塘为全家的中心。随便走进一间木楞房,主人会为你敬上一碗酥理玛。这是摩梭人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美酒。这种酒含丰富的氨基酸、维他命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摩梭啤酒”。
在泸沽湖,乘猪槽船游湖岛是不容错过的。泸沽湖周边的山也不逊色,群山之中尤以狮子山为人们所喜爱。狮子山在摩梭人心中,是座神圣的山,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
此外,如果玩累了,还可以到位于宁蒗县永宁乡的高原温泉泡泡地道的“天然浴”。泉水是从挖都山脚岩缝间涌出的,异常清澈,终年热气腾腾,四季可浴。在一个有着原始韵味的小村庄里泡温泉,四周群山延绵,摩梭人的村寨围绕其间,那感觉一定与众不同吧?
“挎箭执弩”的莽人
在云南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境内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个靠“挎箭执弩,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他们被称为“莽人族”。
周边几个村寨的“莽人族”不过六百多人,他们普遍身材不高,最高者也不过一米六。但他们皮肤黝黑,双腿粗壮有力,一年四季都光脚。他们爬山的本领令人叫绝,任凭山高坡陡,他们都一双赤脚奔走如飞,并且可以背负一百多斤重的东西,一天能翻越六七十公里的山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是用自编的竹具到镇上换些盐巴之类的东西。
莽人族是云南省金平县居住最后一个中国原始部落。
“莽人族”在犹如世外桃源的深山之中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海拔米的中越界山——刀寨山被莽人称为“神山”,这里山青水绿,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莽山人。但莽人族有一个怪异的习俗——忌讳绿色。虽然他们代代生活在绿色掩映的深山之中,但从不把带有一丁点绿色的东西带入室内。因为绿色对莽人来说是鬼魅之物,会给自己的部落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