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走进女儿国探访神秘的摩梭走婚

风光秀丽的泸沽湖景区景区介绍摩梭族的石刻泸沽湖著名的“走婚桥”泸沽湖景区的摩梭族村寨

“走婚”是我国摩梭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摩梭人“走婚”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密的伴侣之间互称“阿夏”,不存在男娶女嫁的说法。建立“阿夏”关系后,男女双方仍然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日早晨再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称这种关系为“走婚”。双方所生的子女属于女方,采用母亲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担抚养的责任。

以前对走婚这个词略有耳闻,但并没有直观的了解。去年4月到泸沽湖自驾旅游,有幸对摩梭族同胞的走婚习俗有了一些近距离的感受。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的交界处,是我国少数民族摩梭族的聚居地,也是人们熟悉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

我们到泸沽湖时,景区主街道两侧的宾馆大都客满,少数有空房的宾馆价格都比较高。为了找一个住宿相对比较便宜的地方,我们离开主街驶入小巷,三拐两拐绕到一个墙上写着“停车住宿”字样的僻静小院。进入院子,看见有两个人正在在院子角落的一个柴草房干活。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在房顶上铺草,另一个年纪稍大些的中年男人踏着梯子从下面往上面送草垛。从相貌上看,这两人应该是亲兄弟。

看到有人进来,中年男子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了上来,问我们是不是要住店。得到肯定回答后,他便带我们去看房。

家庭旅馆的院落

这是一个摩梭族同胞开的家庭旅馆,客房位于院子的东侧,是一栋新建的二层木质小楼。上下加起来总共有十几个标间,里面的设施和卫生条件还算不错。我们询问了一下房价,男子说一个房间80元。我们下意识地问,能不能便宜些,男子说那就60元吧。我们一听,就再也不想讲价了。因为这时虽然并非旺季,但大街上的宾馆标间一般都在—元之间。这里离繁华的大街并不远,走路也就5分钟左右。一个房间80元已经算很便宜了,现在又让到了60元。如果再讲价,淳朴厚道的主人可能会降到40元或50元。如果那样,我们的心里反而会很不安了。

家庭旅馆的二楼客房

出于安全也为了肃静,我们选择了一间位于二楼中间位置的客房。中年男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房间的设施,包括电视机如何开关,烧水壶怎么用,电源插头有几个,拖鞋在什么位置等等,还特别拧开卫生间的水龙头,指着上面挂着的电热水器,告诉我们这里24小时都有热水。

把我们安顿好以后,中年男子就到院子里忙自己的活儿去了。我们环顾四周,发现院子的另一侧是主人家的厨房和几间二层居室。这个院子也不能算小。除了房屋草棚等建筑外,空地上大概还可以停放3—5辆车。但入住这一天只有我们一辆车。一位很慈祥,年纪大约70多岁的老妈妈,在厨房和院子之间进进出出不停地忙碌着。旁边还有一位大约36、7岁的妇女在院子里收拾柴火一类的东西。猜想大概是刚才那位中年男子的母亲和妻子了。

位于家庭旅馆附近的“走婚桥”石碑

安顿好行囊物品,我们就离开小院到景区游览了。泸沽湖景区面积很大,景点众多。玩了一天也没转几个地方,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院子门口。院子的大铁门已经关闭,虽然两扇门之间有缝隙,但中间拴有铁链,人是无法进入的。我们在门上敲了几下。不一会儿,一个40多岁的陌生男人来到大门前将铁链掀开一条缝,问我们是不是住店的。我们说是,他就解开铁链打开院门让我们进来了。进来后,陌生男子又用铁链将大门锁住,然后回到厨房旁边的那栋二层楼屋,顺着木梯上楼了。我们注意到,整个楼屋只有楼上一个房间的窗户亮着灯,其他房间的灯都是黑着的。

这个家庭旅馆除了主人外,只有我们一家入住,所以显得很僻静。回到房间里收拾了一阵东西,我们就下楼到院子里闲转。转来转去,始终没有见到白天干活儿的那哥俩。厨房里的灯亮着,我们好奇地掀开门帘进入厨房。里面只有老妈妈一个人在忙碌。略显昏暗的灯光下,隐约看到厨房中间的空地上,安放着一座老式石磨。靠墙的一侧架着一块长长的案板,案板上摆着一些蔬菜和肉类。老妈妈正在旁边的水池里洗菜。见我们进来,转身冲我们笑了笑,问我们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我们说没啥需要,就是在房间里待得闷,过来随便转一转。老妈妈听罢,连忙用腰间的围裙擦了擦手,从案板右侧的墙边拿过来两把竹椅让我们坐。

我们坐在竹椅上环视了一下这间厨房。感觉这厨房面积不小,至少有50平方。屋里除了案板、炉灶、水缸和石磨,两面墙边还有两排竹制的架子和储物柜。架子上面放置着一些锅碗瓢盆等杂物。屋顶很高,也没有吊顶,粗壮的园木横梁都暴露在外面。屋子的悬梁上参差不齐的吊挂着十几捆被烟熏成暗红色的腊肠、腌肉和腌鱼。

我们把竹椅搬到老妈妈旁边,一面帮她整理蔬菜,一边与她攀谈起来。老人家的普通话虽然讲的不是太流利,但互相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问她,怎么没看见您两个儿子呢,老妈妈随口道:“到那边去了……”起初,我们并没有理解老人家说的“到那边去了”是什么意思,但又不好深问。过了一会我们突然想起,这里是摩梭族聚居区,老妈妈的两个儿子会不会去“走婚”了呢?

摩梭博物馆展示的生活场景

在随后的攀谈中,我们才知道这确实是个摩梭族“走婚”家庭。这位老妈妈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白天看到的那位36、7岁的妇女并不是她的儿媳,而是她的女儿。还有一个外孙女在县城读初中,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来。按照习俗,两个儿子晚上都去各自的“阿夏”那里过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走婚”去了。那个给我们开门的陌生男子,按我们的说法,是老人的女婿,也就是老人女儿的“阿夏”。这天晚上也是到这边“走婚”来到老妈妈家的。刚才二楼木屋那个亮灯的房间,就是她女儿的卧室。

我们过去只是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摩梭族男女传统的“走婚”习俗,但亲身走进摩梭家庭,近距离感受这种神秘的“走婚”现象,还是第一次。作为游客的我们,对这种“走婚”形式不太好理解,但对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摩梭家庭来说,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在全社会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夏”婚姻形态,应该说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个奇迹。

摩梭博物馆陈列的摩梭人生活场景

第二天上午,我们起床收拾完毕,打开房门准备出去吃早点,还没下楼,隔着栏杆就看见老妈妈在厨房门口朝我们招手,示意我们到厨房去。我们下楼来到厨房门口问老妈妈有什么事,老妈妈说,早餐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快去吃。我们客气地推让一番,老人见状,连忙说别客气,住我们这里都是管早餐的。

老妈妈做的早餐很丰盛。烤肉、腊肠、熏鱼各一小盘,还有两盘凉拌青菜,4个鸡蛋,主食是切成几块的烤饼和稀饭。吃完早餐从厨房出来,看到老妈妈昨晚不见踪影的两个儿子,拿着扫帚在扫院子。看样子像是刚回来不久。而昨晚给我们开门的那位陌生男人,也不见了,大概是回自己家去了。看见我们从厨房里出来,老妈妈的大儿子放下手里的扫帚,笑着过来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昨晚休息得怎么样。我们说,这里的环境很肃静,休息得很好,因行程关系,今天就要退房离开了,随后拿出元钱交给他说:“不用找了”。他一听急了,连忙说:“那怎么行,说好了60元的……”我们说,连早餐一块算上。他说:“早餐本来就是不要钱的。”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从中抽出两个20元,硬塞给了我们,并说希望有机会再来泸沽湖玩。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多么憨厚朴实的一家人啊。泸沽湖之行,不仅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摩梭人的淳朴与善良,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原本认为很神秘的摩梭族“走婚”现象,其实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淳朴善良的摩梭人日常生活中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