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底色上描画山川胜景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内页。

不久前,读到《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将近幅植物、菌物素描,大量山水和建筑的水彩画,画面上漂亮的板桥体手书……作者的一专多能,让它区别于通常的科考笔记,成为一部诗意飞扬、美学意味浓郁的作品,令我体验到酣畅饱满的阅读喜悦。

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是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穆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地野外科考日记,时间从年到年,跨度长达1/4个世纪。

整本书由考察笔记和手绘图画构成,丰富博大,除专业领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真菌种类、标本信息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民俗、宗教、文艺、建筑等诸多领域,堪称是一部具有鲜明博物志书品格的图书。

阅读此书,首先会赞叹作者深厚精湛的专业素养。文字间,你能够读出一种游刃有余、万物皆备于我的从容、自信和舒展。科考中见到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作者大多认识并能说出其科属种的分类、生长习性,随手记下拉丁文学名。读了这些,再去看他的事迹:从零开始,率领研究团队对云南及青藏高原的真菌、地衣和苔藓进行全面野外考察和采集,创建中科院昆明所隐花植物标本馆,开中国西南高等真菌综合研究之先河……正应了那句“名下无虚士”。

作者出色的文字功夫,让这类高度专业性的内容,不再阻碍行业外读者的阅读。他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哀牢山一带考察真菌,“采到一介于竹荪和鬼笔属的有趣菌类。不甚有异味,微有香气,盖极大,而菌幕短于盖,有膜质状分化,似香笔菌,但全株和盖部均为粉红色,这是来此之大发现”。典型的专业知识,但文字间传递出的形象与节奏,分明有一道美的闪光,任谁都愿意读下去。

野外考察,终日跋涉穿行于山泽林莽之间,抬头举目皆是大自然的万千形态,书中一些段落至为动人。“满山已近秋意,湖旁平原地带有野菊争放,花序黄白兼之,清旷洁雅,树平天远。林下菌类梁山虫草亦见于此。”“在林荫树影摇曳中,偶透阳光数条,由林冠射入,清奇以极,跳石择步,虽林外略有暑意,而林中却格外幽静,凉暗宜人。”这些文字灵动传神、雅致精练,令人想到徐霞客的游记,或某些明清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野外科考可谓艰难,尤其在作者写下这些日记的年代。栉风沐雨,披霜戴雪,藤萝羁绊,蚊虫叮咬,白天辛苦采集标本,入夜还要一身泥一身汗地赶着烘烤制作,但流荡于字里行间的却是一派怡然自得,甘之如饴。这种态度,当然与对专业的热爱有关,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仿佛酒曲,发酵出他的一腔诗情?

答案是明确的!丰富深厚的人文素养,赋予了作者看待山川自然的独特目光。构成它们的,既有对文学艺术的倾心,也有在历史、宗教、民俗等领域的不凡识见。有它们作为灵魂的储备,让他在履痕所及之处,不仅考察专业领域的事物,更是在赏读一部天地大书、人文长卷。臧穆夫人撰文谈及,臧穆自幼酷爱书法绘画,高中毕业时曾有报考艺术院校的想法,还喜欢收藏,醉心集邮,痴迷京剧,兴趣极为广泛。长久的涵泳陶冶,自然有助于其审美化人格境界的构建。

在这样的目光下,仰观俯察,无往而不美。泸沽湖的美丽,让他感叹范蠡苏轼不曾泛舟于此,失落多少奇文佳句;南温河“山绿水红,如凡·高的彩画,红绿相间,在自然中果有此美艳丹青”,自然和艺术的界限,在他眼中已然消弭。大千世界的一切,须弥之大,芥子之微,都能成为他审美的对象、思想的材料,也成为生命感悟之所凭依:“夜寐前,出门少息。见明月半轮,高悬夜空,周围山岭环抱,泉水潺潺,由四面而来,水声响而不噪,益感宇宙宁静,万籁无声也。人在寂寞中是一乐趣,人不甘寂寞是更高层的乐趣。”

读这部书,到处能看到一个“通”字,融会贯通,无所拘囿。山川、自然、人生和社会,共同作为他情怀投射的对象,庶几可谓“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一并构成了他生命的底色。

喜爱这本书的人,从中收获的不仅限于植物学领域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对宇宙万汇的好奇心,一种对知识进行综合建构的能力,一种对寥廓广博生命境界的企慕与追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