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一处位于长沱之滨、酒城江阳,一处坐落泸沽湖畔、苹果之乡,相隔余公里,却都是文化多彩,风景秀丽之地。从年江阳区对口帮扶盐源县以来,江阳区大力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援彝,两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取得较好的实效。
自江阳区委、区政府出台《泸州市江阳区对口扶贫协作凉山州盐源县五年实施规划》以来,江阳区立足实施教育“组团式”对口帮扶工作,充分整合最优教育资源,汇聚多元社会力量,从学校管理、师资培养、平台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与盐源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六年来,36批次余人次教育援彝团队不负使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以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助力盐源县教育水平提质升级。
精准帮扶打造家门口的“泸州班”
年金秋开学季,与盐源县民族中学校里其他班级同时开课的,还有江阳区援助组建的初、高中两个“泸州班”,来自江阳区的11名教师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负责两个班级的全学科教学。
“泸州班是以泸州教师任教,采用泸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一个特殊班级。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好所授班级的学生,还要带动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讨风气,在工作中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模式。”泸州援彝教师杨明东介绍。
由于大部分学生起点低、基础薄,“泸州班”支教团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理念与学生特点差异化结合,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兴趣培养入手,变“灌输”为“乐学”。从诗歌朗诵、歌曲欣赏、文学鉴赏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激发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第二步,抓课堂教学实效,促“自学”重“引导”。推广“自导式”课堂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第三步,建示范研讨阵地,以“交流”促“融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评课等形式与当地师生开展深度交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理论。
“我深切体会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慢慢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尽管苦点累点,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杨明东说。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耕耘,“泸州班”教学成果显著,“初中班”在凉山州期末统考中班级总平均分连续3次取得盐源县全县第一、全校第一。“高中班”在全州二诊中上重本线2人,实现了应届文科重本0的突破,班级平均分在分班成绩的基础上,提升了37分。
共筑共享构建跨区域的“校联体”
“盐源江阳,情深如酒;江阳盐源,心手相连”。这是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沈友伦在泸州梓橦路学校跟岗学习结束后有感而发的诗句。
为加强更加紧密的帮扶联系,泸州市江阳区教育体育局与盐源县教育体育局、盐源县科学技术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江阳区28所学校与盐源县49所学校建成“校对校”结对关系,制定了“一校一策”帮扶方案。
“校对校”教育联合体着重从统筹教育教学管理,统筹干部、教师管理团队等方面入手,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展送培送教、跟岗学习、专家问诊等活动,汇聚江阳优质师资力量“送出去”,配合盐源教育需求“迎回来”,促成两地教职工共享江阳区教育教学资源。
年以来,江阳区共培训盐源本地教师余人次,迎接盐源县教育团队20余批次,接收盐源县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教职员工余人,有效提升了盐源县学校管理、教学结构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校本研修、综合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水平。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在育人模式改革、机制体制创新上探索新路径、寻求新方法,努力促进两地教育主体相互玉成。”江阳区政府总督学罗直秀说道。
多元助学推开看世界的“新视窗”
整齐规划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平整干净的运动场,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碧蓝的天空......在青山绿水间掩映的一座座学校,就像是大凉山里散落的一颗颗明珠。
“县里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教育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长期在外务工的张先生回乡后,看到面目一新的盐源中学,不禁感慨。
年6月10日,由江阳区对口援建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一所乡村幼儿园合哨幼儿园开园投用。这一天,彝、汉、蒙、藏等各民族的幼儿家长带领幼儿陆续报名入园,孩童们载歌载舞,嬉笑玩闹声此起彼伏。这所幼儿园坐落在凉山州盐源县盐井镇三根桥村,是江阳区对口援助盐源县而建设的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村级幼儿园。
年,由江阳区援彝指挥部牵线搭桥,泸州市民盟积极对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促成中国海洋图书馆在盐源中学落成,并捐赠了20万元图书。神秘的海洋被“搬”进了大山,激发了山区孩子对大海的向往。
“我见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看过成群结队的黑牦牛,但从未想象过大海的样子。”盐源中学初二学生吉乃在作文中写道。海洋图书馆建成后,成了吉乃课余最常去的地方。椰子蟹、竖琴海绵、玻璃鱼.....神奇的海洋生物成为她最爱研究的对象。“我想成为海洋生物学家,”谈到理想,吉乃害羞的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自年以来,江阳区积极对接协调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人士开展困难帮扶、捐资助学等活动。六年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万元,高标准建设润盐镇合哨幼儿园、改建沃底乡甲拉村幼儿园,有效解决了润盐、梅雨等多个乡镇余名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入学的难题;投入对口帮扶资金万元,援建盐源中学二校区宿舍楼,规划建筑面积.18平方米,设置宿舍90间,可容纳余名学生寄宿,大大减缓了学校住宿压力。江阳区20多名非公企业家结对帮扶50余名盐源高中学生直至大学毕业;非公企业泸州思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成立“思邦科技·民族”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普高学生每年5万元。
年,盐源县民族中学成功创建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年,盐源县在凉山州初高中教育质量考核中荣获二等奖;-年,盐源县高考成绩在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达15人;盐源中学叶诗旗同学荣获年凉山州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在盐源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间,一批批孩子乘风而起,飞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江阳区、盐源县,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