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地处四川省最南端,有汉、彝、藏、回、傣等19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市。近年来,会理市本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理念,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政策,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体验和交流中加强融合和发展。
一、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便利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加大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建成体育场地片(个),覆盖全市个村(社区),其中室外运动场个,乒乓球场(室)个,全民健身路径64处,羽毛球场(室)18处,足球场地5片,田径场7片,体育馆1个,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天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年接待群众余万人次,年均举办大型赛事、文体活动等50余场次。建设覆盖全市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市图书馆分馆,藏书37万余册。位于市区的市图书馆藏书15万册,配套设置幼儿、青少年、成人图书室,全年天自动借阅、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馆并错时延时免费开放,常年为全市21家业余表演团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文化艺术辅导服务数百场次。年,会理市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文化馆,其指导创作的蹢脚舞、大号唢呐2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多次参加省、州、市级展演获奖。兴建、改建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会理会议遗址、皎平渡遗址等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施滨河路南北延工程、石榴广场、文化广场、元鼎广场等便民生活休闲娱乐项目,方便群众在休闲漫步健身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二、创作文化艺术精品滋养群众健康文明向上美好生活
组织市域文人艺术家团队创作了大量反映会理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舞、声乐、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让各族群众在文艺精品中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增强彼此文化认同。彝族长号获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传承文化金奖。舞蹈《我的弦》《开心的大喇叭》《且格撒》《青春似火》《女儿湖》《倮几佐》《阿依格撒撒》《拖觉拉达的姑娘》《石榴开花叶子青》《山寨踩歌》《荞花花》《凉山的月亮》《阿哥阿妹别且拉》《抢铺盖》等,原创歌曲《泸沽湖情歌》,声乐演唱、表演《相亲相爱不分离》《火把节的阿妹最漂亮》《凉山,心中的太阳》《泸沽湖,母亲湖》《心中的火把》《泸沽湖恋歌》《月下情歌》《火红的凉山》等分获全国文化部群星奖,四川省第一、二、三、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一、二等奖,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山花奖”等。国画、美术、摄影作品《扶贫路线村村通》《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新山居图》《彝女》《我们的领袖》《为国喝彩》《眼中的希望》《彝家姑娘》《水潭里的世界》《蜗居》《蹢脚舞》《陪伴》《参天输电铁塔耸立在云海间》等入选国家、省、州举办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庆祝建党周年作品展,部分获得二、三等奖。
自创《海晏河清朗乾坤》《党风廉政评价好》《清卡在行动》《烧鸡蛋》《清卡行动暖人心》《第一书记》《五万元》等紧扣时代脉搏,倡树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价值观的情景剧、快板、小品等送文化下乡,让群众感悟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建党精神。
三、传承非遗文化成果促群众就业、增收
传承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培养民间工匠余人,发展作坊30余处,年销铜火锅10余吨,销售额近万元;传承饵块制作技艺,成立生产加工销售企业9家,促进就业人,实现年收入余万元;传承绿陶制作技艺,成立会理绿陶博物馆、会理绿釉陶瓷研究所、会理绿陶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年均吸引游客20万人,促进就业42人,年收入万余元。
四、举办民俗文化盛会共同憧憬美好未来
充分利用本土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本地民俗文化瑰宝,以“10+2”节庆活动为抓手,除受疫情影响外,坚持办好会理石榴节、端午节万人宴、新春文化节、傣乡泼水节、龙肘山杜鹃花观赏节、白沙祭龙节等节庆活动,以美食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传统仪式等搭建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让群众共襄盛世,共谋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