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推进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扎实推进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行动”,开展截污、治水、固土、增绿、减人、转型、共生、协同八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磺矿渣整治等“九大攻坚行动”,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泸沽湖
广泛动员织密保护网
“湖泊革命”开展以来,丽江市制定出台《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成立泸沽湖派出所,建立以警务信息互通、边界联防互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滇川涉湖跨县联控机制,提升综合管控能力。坚持五级河(湖)长制共同发力,落实《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1+3”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和巡湖,坚持共治共管;实行处级领导包村负责制,构建“政府+群众+商户”全民护湖机制,保护治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丽江市建成64公里污水收集管网、20座污水提升泵站、2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减量化处理项目,实现沿湖村落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排放达一级A标;治理沿岸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建设湖滨带植被55.5公顷;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泸沽湖自来水厂一期、垃圾减量化处理、永宁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9个项目;按《泸沽湖水生态环境治理“十三五”规划》投资6.亿元建设的17个项目现已全部完工。
大力实施拆迁还湖、系统治湖,泸沽湖沿湖17处亲水平台和6个码头拆除并恢复自然形态,拆除临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户民居客栈、73户违建和95处私搭乱建,流转湖滨生态红线内亩土地和水源地、亩林地、亩一般性耕地,系统治理入湖河道和山水沟渠,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同时,在流域周围建成6座泸沽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泸沽湖环保所,启动实施智慧泸沽湖项目,湖泊研究中心挂牌运行,为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聚焦泸沽湖保护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管齐下、系统发力,打好泸沽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目前,泸沽湖水位始终稳定保持法定水位线,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80.2%,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异龙湖
提升合力强化源头治理
为进一步改善异龙湖入湖河道水质,提高沿湖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石屏县坝心镇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对流域内不具备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具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的村庄,持续推进生物氧化塘建设工作。
为了让当地村民了解建设生物氧化塘的目的和意义,村委会组织村民到海马里村正在建设的生物氧化塘现场进行观摩。“保护异龙湖我们非常支持,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好事情。”红土坡村村民白定文表示,听说村里要建生物氧化塘来保护异龙湖,大家都积极配合。昔日的高密度鱼塘已不见踪影,如今,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都被引流到生物氧化塘中。
异龙湖共有沿湖村庄34个,坝心镇涉及19个。生物氧化塘建设具有工程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占地少、管网集中、受惠面积大等优点,把周边的生活污水收集到氧化塘后,通过微生物和藻类对污水进行氧化生物降解处理,起到净化污水、提升入湖河道水质的目的。建好后不仅可以保护异龙湖,还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新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河长白红星介绍,新河村建设了4个生物氧化塘,涉及到10个村小组人的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集中汇入生物氧化塘后,可以解决周边的土地和杨梅山的灌溉用水问题,确保污水不流入异龙湖。
截至目前,坝心镇结合实际建设改造生物氧化塘13个,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积立方米,覆盖31个沿河村庄户人,日均收集污水立方米。其中,有8个生物氧化塘已经完成建设,其余氧化塘建设正有序推进。
杞麓湖
调整结构推广生态保育型作物
近年来,通海县紧紧围绕“三治一改善”治湖措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做好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海县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今年已推广种植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0.73万亩;引进佳海农业、鲜城商贸等8个项目,带动大水大肥传统种植模式转变;推广测土配方14.28万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12.65万亩、绿色防控74.45万亩次;禁养区退出畜禽养殖户,限养区推进规范化养殖户,深入开展粪污收处,清运粪污13.1万吨。进一步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收处模式;加快推进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城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为改善湖泊水生态,通海县深入推进河道综合整治,7个河道治理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封堵河道排口个,清理河道淤泥4.57万立方米;科学开展生态补水,累计补水万立方米;适时清空调蓄带并清淤、晒塘,抽提蓄水.13万立方米。划定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制定管控实施细则;生态红线范围内已拆除“两违”建筑30宗。同时,积极探索内源污染治理方式方法,健全监测体系,设置监测点位26个;探索水生态重构技术,实施杞麓湖杨广小海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科技示范项目;完成杞麓湖野外观测研究站项目申报,对杞麓湖开展为期30年的系统监控和观测。(李文诗黄翘楚李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