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
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
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
还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
这里自古以来,多民族融汇,留下别样的美好古朴风情。
一起来看看攀枝花最美的6处古村落,你知道几处?
1田坝村
田坝回族村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安宁河之畔,毗邻G5京昆高速,因“土地平坦、适宜田耕”而命名为“田坝”,她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村内的望月楼清真寺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古村落。
村庄依山面水,被挂榜河与安宁河所环绕,周边农田平旷、屋舍俨然,村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风貌自然、绿树成荫。
村民以回族居多,也是攀枝花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历经数百年交融变迁,留下了众多民间传说、古老建筑、特色技艺等。
2联合村
盐边县和爱彝族乡联合村被列入中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房屋层层连片,高低错落分布,从清末民初至今约多年仍然保存完整。民房均呈四合院落,房顶由青瓦覆盖,房脊梁用青筒瓦扣做,房顶四周均有扣瓦做翘头,现有90余户保存完好。
村民均是红彝(彝族支系),由南京印天府于民国初年开始迁入,距今约年。其传统的红彝族嘀脚舞、手工缝制传统服饰等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年“红彝族嘀脚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这里距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家墓群”2公里。
3迤沙拉村
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在这里,家家户户红色外墙,绝美的红,为整个村落披上了惊艳的装束,隐约有红色佛国色达的感觉。
在这里,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保留完整清代建筑,有起家大院、毛家大院、纳家大院等,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迤沙拉是四川最大的“里颇”村寨。“里颇”人说彝语中的中部方言,“里颇”文字现已失传。迤沙拉人属于彝族中的“里颇”支系,始祖是阿普都木,因战乱自中原一带而迁移至此地生存繁衍,村子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多年历史。逐步发展形成现在的户,人的规模。
迤沙拉村平均海拔在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典型的自然空调气候。走在村子里,凉爽的山风徐徐吹来,吹走沉沉的酷暑、闷闷的心情,带来云卷云舒澄明洁净的天和清新的空气。红色土地上的村寨越发宁静古朴。
村子里虽都是彝族,但却有外姓汉族人。迤沙拉村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雕花,做工精细;独特的谈经古乐,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偏僻的彝族山村里延续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高墙小巷,深深延展,户户小院,一墙之隔。它们和屋后几百年的古树都无声无息地讲述着古老村寨的沧桑故事。
4新山村
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是一个傈僳族聚居村,村落内傈僳族原始民居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万亩杜鹃花海和千亩米易梯田自然原生态景观,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新山村村落建筑主要分布在麦地组的山堡上,顺着山脊有序排列,高低错落,颇富立体感。这里有极具傈僳民族特色的土墙房,土墙四周以民俗画作装点,房顶以墙抬梁、梁上铺篾笆、顶盖黑瓦。
村落山环水抱,环村公路延伸其间,青石小路蜿蜒于房舍之间。宁静通幽的石板路上,傈僳姑娘穿行其间,古朴典雅。
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约德节、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和当地人自编自导的傈僳情韵表演展现米易新山村的别样魅力。
5古德村
盐边县格萨拉乡古德村,是攀枝花市唯一的纳西族聚居村。村里的历史可追述到明清时期。
这里是到达泸沽湖和盐源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格萨拉4A级景区的南向门户。
村内古树参天,小桥流水,自然风光优美,各民族传统建筑保存较好。村风村貌古朴典雅,民居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多种形式,其中建筑上的门窗、牌楼上有精工细雕的图案,显示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村内文化遗存历史悠远,拥有独特的纳西山歌和纳西舞蹈“节措”和“失措”;节日众彩纷呈,如祭天节、新年、火把节、七月半、“抢婚”节等;特色美食独具风格,有猪膘肉、火麻油茶、火麻粥、米皮、猪血米灌肠、燕麦酒、香酥核桃米、纳西烤肉等。
6金家村
金家村位于西区格里坪镇,金竹路贯穿全境。村内居住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建有傈僳非物质文化传习地,享有“金沙遗珠”的美誉。
攀枝花西区金家村,是当地重点打造的民俗古村落。村落里古树、古院、古井相连,古韵盎然。目前保留着晚清民居余幢,其簸箕宴、火烧粑粑等特色美食以及火把节、赶山节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石老虎、阎王村等民间故事广为流传;现有半边街遗址、原始地下溶洞等神秘景观。
古村记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