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被我家的猫吃掉了,不是我吃的,我没有犯罪!”吉林省白城市,近日发生一件争议十足的事。姜大爷在自家院里捕获了2只麻雀,随后被自家的猫吃掉。法院经审查认为:姜大爷非法捕获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已经构成非法狩猎罪,考虑到姜大爷情节轻微,故对姜大爷单处罚金1千元。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着跟姜大爷一样的想法,认为捉捕几只麻雀只是小事情,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的确,过去麻雀是农村极其常见的一种鸟,主要以谷物为食,也是被经常捕杀的对象。上世纪50年代,还因祸害庄稼被列为“四害”,那为什么现在猎捕却构成了犯罪?
普法时间
麻雀属于“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早在年8月1日,麻雀便入选了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捕捉麻雀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8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第2款非法狩猎罪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狩猎“情节严重”:
?(1)非法狩猎野生动物20只以上的;
?(2)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的;
?(3)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注:禁猎期和禁猎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猎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然规律规定。
禁用的工具、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的除外。
最后,值得网友争议的一点便是,麻雀吃稻谷的时候,捕捉麻雀还犯法吗?
毫无疑问是犯法的。今年发生在河南郑州的麻雀案,60岁的李某,因为麻雀吃掉自家的稻谷,被架网捕捉21只麻雀,最终犯非法狩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元。
其实对于上述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情况,农民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偿,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而不能采取私人手段猎杀。麻雀虽小,但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不能随意猎杀。
保护野生动物,并非一句危言耸听的话语。曾经也有过一度常见的鸟种,因受食客追捧,遭到大肆捕杀,最终被列入濒危物种行列。
若是生活在三十年前左右珠三角地区的人们,或许会对一道名为“禾花雀”的“美食”十分熟悉。每年10月初,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南下,珠三角一带的农田就会迁来一种胸腹部黄色,背部深栗色杂有深色纵纹的小鸟。它便是如今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
被捕捉的黄胸鹀
曾经,“禾花雀”是一道倍受欢迎的美食。年10月5日至11月5日,广东三水举办了首届“禾花雀美食节”以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和基础产业发展。这一年之后,“禾花雀美食节”至少到年都在年年举办,每年据估计会吸引到近十万中外宾客前来三水品尝。
年,市场上售卖的禾花雀
黄胸鹀被食客们盯上,不仅是因为它长得膘肥体壮且肉质鲜美,同时还因为过去它们的数量多且分布广。
黄胸鹀在中国南北有着很多的俗称。除了广东所称的“禾花雀”之外,京津一带叫它“黄胆”;内蒙和东北称其为“黄肚囊、黄肚皮、黄豆瓣、烙铁背”;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则称作“麦雀”或“麦黄雀”;河北很多地方还称“稻雀”;广西有的地方又叫“秧谷鸟”。意味深长的是,就连年出版的《香港及华南鸟类》这样指导人们在野外辨识鸟类的工具书,在介绍黄胸鹀时也会指出“它就是广东菜里的美食禾花雀”。由此可见,“禾花雀”这道美食在有些地区曾是多么“深入人心”。
年,在英国东方鸟类俱乐部的通讯《亚洲观鸟》上刊载了一篇关于黄胸鹀的短文,根据中国大陆的新闻报道,指出该种正面临很大的捕猎压力。到了年,一篇堪称史上有关黄胸鹀最重量级的论文发表在了主流期刊《保护生物学》,该文标题中两个用词引人注目。崩溃(collapse)用来形容黄胸鹀的今天,而极多的(superabundant)则更像是对该种过去盛况的一种缅怀。据研究表明,至年间,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下降达到惊人的84.3-94.7%。
最终,黄胸鹀于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极危(CR)”物种。于年2月5日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而年欧洲成年黄胸鹀数量仅剩-只,十年间种群数量减少了99%,为此,其濒危等级也由年前的“无危”4次升级至现今的“极危”物种,距离下一级“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
据不完全统计,至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及黄胸鹀案件就有27起,涉案的数量最少为只,最多则超过10万只。
当然,若是把盗猎贩卖定为黄胸鹀种群濒危的唯一原因,确实有些过于绝对。但这确实也是造成如此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
今年9月25日,在金马河新津段,成都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疫源疫病防控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开展成都鸟类监测工作时,发现了一只黄胸鹀。
近年来,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不只是黄喉鹀,还有更多鸟类首次来到成都。年,在天府新区华阳锦江边上,一群海鸥翩翩起舞。这种红嘴红脚的海鸥学名红嘴鸥,俗称“水鸽子”,喜欢聚集在沿海港口、湖泊。往年,云南滇池、泸沽湖是红嘴海鸥的重要越冬栖息地,而近两年,它们在成都锦江、兴隆湖等地也觅得一块新晋越冬栖息地。
根据成都市观鸟协会发布的年成都鸟类监测报告显示,成都市鸟种记录已达种,去年新增鸟类记录9种,分别是黑喉潜鸟、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短趾鵰、海南鳽、草原鵰、褐冠鹃隼、白喉斑秧鸡和海鸥。
今年以来,大量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成都,也受到了央视等媒体的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