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宁蒗与四川盐源交界处的泸沽湖,从古至今都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生活在这个高原湖泊附近的摩梭人,更是一直过着神仙般自在逍遥的日子。
从前,通往泸沽湖的道路十分艰险与不便,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年,徐霞客在丽江听闻有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地方就想去看看,奈何“路遥艰于行”,被当时的木府土司木增拒绝了。但也正因如此,摩梭人母系社会中古老的民俗与风物才得以保留,让后人所知晓。
其中,“走婚”这一摩梭人特有的婚姻形式,曾让许多人错误解读为“这种暮来晨去男女幽会的方式,真开放”“这就是一种传宗接代的途径”“他们的孩子‘知母不知父’”……很多关于“走婚”的说法,都是人们在不了解当地文化,以及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的片面认知中,对这个古老的风俗产生的深深误解。
“走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婚姻关系
长久以来,摩梭人都延续着母系氏族的特点,其中以母系作为家族血缘关系的纽带,以母为尊、以女为大就是最好的体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婚姻关系遵循“男不娶、女不嫁”的偶居关系——“阿注婚”,也有人将其叫做“阿夏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老照片-摩梭男女“阿注”与“阿夏”都是“最亲密的朋友伴侣”的意思,但是在摩梭人的文化中,前者是可以在他人面前提及和使用的一种称呼,但是“阿夏”在男女双方私下相处时才会用来互称,可以算是夫妻间的昵称。随着摩梭人与外界交流的逐渐开放与融合,这种使用上的区分也不似从前。
摩梭人“阿注婚”的形式有走婚、同居、娶嫁、入赘几种,被外人误读的“走婚”,其实只是摩梭人男女双方情感初期的一种相处形式,随着双方感情的增长与稳定,这种关系会进入同居或者成家的阶段。
“阿注婚”里男女双方仍旧生活在各自的母亲家,只是天黑以后男方会到女方家中过夜天亮之前离开,这种各居母家、暮来朝走的婚姻生活,就是“走婚”。如果两人有了孩子都由女方抚养成人属于女方家的一员,因为男女双方在生活、生产上分别属于两个家庭,因此也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泸沽湖-里格村落这样看来,男女双方每天的相处时间都很短暂,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基础,这样的关系会长久么?
其实“走婚”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
“结合自愿,解除自由”是摩梭人的婚姻观,乍看之下这种想法好像很前卫,其实男女双方在缔结“阿注婚”(即“走婚”)之前,也是要经过不同的恋爱阶段,才能步入“阿注”关系。
第一阶段,相识一切的情感和关系都是从最初的相识开始,年轻的摩梭男女也不例外。通常他们会生产劳动、节日聚会的公开场合结识心仪的对象。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举办的转山节是当地较为盛大的节日,摩梭青年男女都会踊跃参与,因为自己的“对象”很可能就在其中。
参与转山节的摩梭女子第二阶段,确定关系如果遇到心仪的对象在双方聊天时感觉也不错,接下来要怎么确定对方是否愿意与你交往呢?摩梭人的方式可谓简单、直接。
动手。这个动手可不是打人的意思,而是根据摩梭人的传统方式,夺过对方手上或身上的一样东西,如果对方要求你还回去,就代表你没戏了,你们的认识也就到此结束。如果对方没有索要就代表也相中你了,接下来就可以约会了。
骑马参加节庆的摩梭男子问答。这种方式更直接,就是问对方“我们可以交个‘阿注’吗?”或者“我今晚可以到你家玩吗?”如果对方同意就会说“你愿意就来吧”之类的,如果不同意就会直接拒绝。
对答。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一群小伙遇到一群姑娘时,与对山歌类似。小伙子们会先高呼“阿嘿嘿”最为打招呼的开场,如果姑娘们愿意缔结“阿注”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并且停在原地等小伙们将自己的信物(手镯、腰带之类)统一交给一个代表,然后给姑娘们介绍各个信物的主人,愿意缔结的姑娘会收下信物并且回一个自己的,如果不愿意则不收。
第三阶段,秘密约会、悄悄交往经过前面的认识,得到约会资格的小伙子,并不代表你可以随意进出摩梭女子的闺房,而要等女子家人都各自回屋休息后才能登上她的房间,而且要赶在天亮前女方家人起床前离开,被家人碰见是很失礼的表现,甚至会遭到村人的取笑,因此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约会。
摩梭人家院内一角据说小伙第一次到女方家,要准备三样东西:松果、短刀、帽子,这三样东西是他能否顺利到达女子闺房的保障。
松果。因为家人都睡了院门自然被关了,男的只能翻墙进入女方家,为了防盗家中都会养狗,为了不被狗咬,这时候拿出事先用猪膘肉煮过的松果喂给它就行了。
短刀。来到女方屋外,短刀可以用来挪动门栓将门打开,过程中要用刀尖一点点挪动才能实现。
帽子。最后将帽子挂在门外,则是用来告诉大家“我们正在约会,请勿打扰!”
第四阶段,搬入女方家居住经过一段时间的约会与交往,如果男女双方愿意维持彼此“阿注”的关系,而且女方家的老人(通常为祖母)也不反对,那么小伙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女方家中,不用每天翻墙、爬楼偷偷摸摸的来了。此时,女方会穿戴上自己“阿注”送的衣服、饰品之类的,代表将这段关系对外“官宣”,进入“同居”阶段。
摩梭人家的小院.第五阶段,步入婚姻与“走婚”相比,摩梭人的婚嫁、入赘等似乎鲜少有人知道。从前,摩梭人之所以很少选择婚嫁、入赘,除了遵循“阿注婚”习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婚嫁、入赘的形式繁多而且彩礼厚重,很多百姓之家难以承受,因此只在当地土司家族中出现。但是也有一些家族因为没有女儿或者没有女继承人,才会选择抱养养女以,或者为家族的男性成员娶妻,再从新生的女性开始恢复“走婚”。
九年爱情长跑,曾是摩梭人“走婚”的前提
摩梭人传统的“走婚”,其实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随意,而是有着严格的时间约束,当地约定俗成的一个规矩是:男女双方要相识三年、相知三年、相恋三年,才能进行“走婚”。也就是说,要经过九年的爱情长跑,才能建立长久的“阿注”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
老照片-家中长辈正在为“成年礼”中的在当地,年满13周岁的儿童都要进行成年礼,成年的外在标志就是不再穿小孩儿的长衫,而是男孩儿换上短衣、长裤,女孩儿穿上百褶裙,这在当地称为“穿裤礼”“穿裙礼”因为仪式需要踩在猪膘肉上进行,也被叫做“踩猪膘”。
礼成之后,也意味着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不仅要担起大人的责任,也能参与成年人的社交活动。但是结交“阿注”并不是从13岁成年礼之后,而是得等到女子十五六,男子十七八才能结交,这样算来,青年男女开始走婚的真正年纪还算适龄。
确实,十几岁的孩子,对于人生伴侣的选择,仍然是懵懂甚至无知的,具有远见的前人才会定下“相识三年、相知三年、相恋三年,才能进行‘走婚’”的规矩,在这样深厚的情感积累下,自然也能保证“阿注婚”的稳定与长久。
尽管后来没有9年时光的约束,但“走婚”之前得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以及征得父母长辈的同意才能“走婚”的原则还是没有改变。